鸟瞰许家寮村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广东省徐闻县角尾乡渔村许家寮的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晚会正在拉开序幕。
村民身着节日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自编自演的节目轮番上演,既有激昂高亢的雷州歌,也有柔美动人的民间舞蹈,更有讲述红色故事的小品,引得现场掌声雷动。最近几年,像这样的“乡村文化节”晚会都会在许家寮村按期举行。节目内容不断增多,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小小渔村里的载歌载舞逐渐成了人们窥见许家寮村人幸福感、满足感的一个窗口。
近年来,许家寮村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基层工作的第一抓手,依托红色资源独特优势,探索创建“红映水乡寮村”党建品牌,以“党建+”发力秀美乡村、文旅融合和基层治理等,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脏乱差”变“洁净美”
昔日渔村换新颜
走进渔村许家寮,映入眼帘的是那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干净整洁,与昔日泥泞不堪的小路形成了鲜明对比。
沿着许家寮村环海路到南极村景区,一眼望去,10公里的道路笔直空旷,800多棵椰子树成排耸立,与海岸线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说起这条路的修建扩增,许家寮村党支部书记陈洪朋感触颇深:“这是全村人想做成的事,事关你我他,我们必须得干成。”他介绍,从前这条路又窄又乱,杂草丛生,会车困难,给群众带来极大不便。大家都想把这条路修好,可难题在于,路两边空置的荒地竟然涉及127户村民的权益,情况十分复杂。
为此,许家寮村党支部坚持“群众的事必干成”的决心和攻坚克难的毅力,积极召开3次党支部会议、4次党员大会,围绕荒地归属与使用、政策补偿等情况,商讨研制出“八条举措”解决问题。陈洪朋带头先从家人朋友入手,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再组织党员干部分批次走村入户,一遍遍深入沟通,全力做通村民思想工作,最终与村民达成征地补偿协议。
党员干部带头干,领着乡亲奔幸福。除了修建道路、广场和篮球场,村里还安装了370盏路灯,覆盖3.7公里。同时规划建设绿美公园,全面清理黑臭水塘,并增添娱乐设施设备,将其打造成村民聊天唠嗑、运动活动的休闲场所。
许家寮村沿海滨海公路
“以前,咱们村晚上出行不方便,道路泥泞不平,没啥娱乐活动。现在好了,有广场、公园、篮球场,且灯火通明,晚上还能来看演出,生活真是大变样了!”村民们话里话外充满了欣喜。
此外,许家寮村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制定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明确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群众的具体责任,建立“党员巷长制”,在环境整治、卫生保洁方面作好表率,带领村民开展“三清三拆”工作,共拆除乱搭乱建11处、清理乱堆乱放32处、清运乱扔乱倒杂物200多吨。
“闲置屋”成“打卡点”
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村里要发展什么富民产业,一直是常年摆在许家寮村党组织面前的“硬骨头”。如何提升工作效能?关键在于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许家寮村寻求产业转型升级“良方”——加速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在镇村党组织的引导下,一批批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结合当地红色文化和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打卡,激发民宿产业发展新活力,进一步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我们把老房子改造成了民宿,既保留了传统风貌,又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住过的客人都说不错。”望角民宿管理员梁凤兰一边整理房间一边介绍,去年国庆假期,她家5间客房天天爆满,生意红火。
最让外村人羡慕的,是村民陈锦兰把旧渔屋改造成的“老兵民宿”。民宿特意保留着许多渔村风貌,如保留补渔网的木梭子、渔具等。她还手把手教会6名留守妇女经营管理民宿,现在她们个个能说会道,成了村里的“民宿管家”。
多年来,许家寮村党组织依托红色资源和区位优势,强化“党建+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产业。其间,积极组织党员干部、村民到各个先进镇村考察学习,甄选村庄产业发展项目,多次征求村民意见,着力把闲置房屋、荒地流转承包出去,打造成民宿、树下咖啡店等特色旅游点。
为进一步提升民宿品质,许家寮村主动邀请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引入智慧旅游系统,实现线上预订、导航、解说等功能,极大提升了游客体验。据统计,许家寮村民宿产业带动全村22人就业,增收100万元。
许家寮村乡村风貌焕新(受访者供图)
从盘活闲置房屋打造特色民宿,到整合闲置荒地资源规划建设生态停车场,再到打造宣誓广场、绿美公园、渔村饭店等,一个个群策群力的项目落地,许家寮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增长。
今年春节期间,党员干部、志愿者发挥主人翁精神,主动投身到清理卫生、维持秩序、引导游客和贴心服务等工作,共接待了5万多名游客。
“少人问”变“齐心管”
党员服务融入网格管理
“明理励志,团结开拓。”这是许家寮村村训,时刻教育着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言一行,创建和谐稳定的和美乡村。
“我腿脚不便,子女又在外务工,知道我急需药品,网格员很快就送来了。”“我们平时遇到问题都会给网格员打电话,就算是晚上,他们也会耐心帮我们解决。”……谈起网格员,许家寮村民喜上眉梢,连连分享他们的感受。
许家寮村以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为契机,积极推行“1+N”党员联户工作机制,按照“就近、就亲、就熟”原则,将村71名党员融入到村内网格,每名党员包联7户群众,一张张党员服务网在许家寮村全面铺就,实现从“村干部几人问”到“全体党员齐心管”的转变,大家凝心聚力、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
为提升党员服务群众水平,许家寮村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平台载体,开设“寮村学堂”,定期开展党员教育培训4次,采取“课堂辅导+交流分享+课外实践”等形式,加强理论实践应用,增强党员服务技能、应急抢险救灾本领。
去年,超强台风“摩羯”席卷徐闻,许家寮村党组织发动党员根据“党员联户”就地“平急转换”,迅速投入防御救灾工作,按照网格入户宣传、引导转移,将所有居住瓦房的村民转移到楼房、所有出海渔船回港避风、所有老弱病残做好“一人一表”登记、所有必需物资提前储备,用心疏导劝说外地养殖户63户撤离危房,共安全转移了301名群众。台风过后,又积极参与到灾后重建工作中,清理道路上的杂物,帮助村民修复受损的房屋。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许家寮村逐渐恢复往日生机。
从曾经无人问津的小渔村,到村民齐心管理、共同发展的和谐家园,如今的许家寮村正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
【2025年3月4日《南方日报》文:记者 陈欢 通讯员 黄李欣 许文涛 杜璐欣 图:杨川(除署名外)】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