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检察院主动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切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在助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以高质效检察工作促进高水平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
自觉服务区委重大战略实施
持续落实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实施“检察十项措施”,开展高标准农田监督专项活动,以“公开听证+检察建议”形式,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整治500亩“非粮化”土地,保护农业生产安全。
“检察院+司法局”联合案卷评查机制工作登上“法治政府面对面”专题访谈节目
联合区司法局开展案卷评查,深挖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违法或不规范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15份;持续促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向街道制发检察建议4份,撰写《关于深化提高江海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效能的调研报告》获区委书记等领导同志批示肯定。
“督促整治‘侨梦苑’产业园区违规建设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被《检察日报》报道
涉侨民事执行监督案获当事人赠送锦旗
深化“侨都赋能”工程,切实维护侨胞侨企合法权益,妥善办理涉侨案件6件,其中“督促整治‘侨梦苑’产业园区违规建设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获评全国典型案例并被《检察日报》报道,1件涉侨民事执行监督案获当事人赠送锦旗。
对文物保护法提出的意见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吸收采纳
助力“法务集聚区”建设,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开展法律“六进”活动60余次。积极履行立法联系单位职责,对4部法律修订草案提出立法建议,其中对文物保护法提出的意见被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吸收采纳。
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全力投入更高水平的平安江海建设,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惩治“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各类刑事犯罪,受理审查逮捕223件294人,受理审查起诉507件648人,为被害人追赃挽损234万元。
强化检警协作,加大引导侦查取证力度,对一起21年前的抢劫杀人案依法报请最高检核准追诉,伸张法律正义。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坚持“打早打小、露头就打”,重拳打击涉黑恶犯罪2件15人,1份检察建议获评全市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优秀“三书一函”文书。
诈骗案被害人赠锦旗
加大电信诈骗打击力度,认真做好“7.17专项行动”以及“8.11”专案办理工作,起诉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38件51人,守好群众“钱袋子”。加强“监检”办案衔接,增强反腐合力,起诉职务犯罪案件12件12人。
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高质效办理涉企案件,重拳惩治侵害民营企业权益违法犯罪5件5人,精准打击各类危害税收征管犯罪案件10件13人,专项监督清理涉企“挂案”3件,办理的“赵某与林某、史某合伙协议纠纷裁判结果监督案”入选全省典型案例。
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21件56人,依法对9件涉著作权恶意诉讼生效判决提出再审检察建议,获法院采纳,有力维护权利人和中小微企业合法权益。开展整治小微企业违规使用危险化学品专项监督,督促相关部门全面履行监管职责,为企业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召开“空壳公司”治理专项监督检察公开听证会
开展“空壳公司”治理专项监督,充分运用“大数据模型+公开听证+检察建议”,与多部门联签“空壳公司”治理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督促相关部门吊销长期停业企业116户,建立的“空壳乱象治理大数据监督模型”上架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并在全省推广应用。
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院领导接访信访群众
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五个法治化”要求,受理82件信访事项,院领导包案办理信访案件12件均做到“两个100%”。
与人大、政协开展双向衔接转化工作交流研讨
在全市率先探索推进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凝聚“人大+政协+检察”合力,促进社会治理,依法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15份,1份检察建议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也是全市检察机关唯一一个获奖单位。
深入推进醉驾治理专项行动,与区法院、江海交警大队联签《关于醉驾案件快速办理工作的会议纪要》,推动醉驾案件繁简分流,10日内办结涉醉驾危险驾驶案件87件,快办率达63%,法律文书简化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深入开展盗窃治理专项行动,联合区平安办在全市率先出台《江门市江海区盗窃治理工作方案》,并牵头成立工作组,形成综合治理合力,有效打击盗窃犯罪85件94人。(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检察院 卢颖琪 雷娇娃)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