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用改革“法宝”破解难题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2025-02-25 16:15:43 来源:《广西日报》 -标准+

蛇年初春之际,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主线贯穿始终,为新一年及今后一段时间的“三农”工作标定航向。这份承载着亿万农民期盼的纲领性文件,既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再部署,更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再动员。深化农村改革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是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的源头活水。

改革之要,在于直面问题。当前,乡村全面振兴已进入深水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尚未完全破解,农业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的短板依然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趋势亟待扭转。破解这些难题,需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在全国率先探索“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整合推动机械化、规模化种植,让“巴掌田”变身“高产田”;在河池、百色等石漠化地区创新“生态+产业”治理机制,实现石缝生金、绿富同兴。实践证明,唯有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才能让乡村发展的痛点转化为突破的亮点。

改革之重,在于制度创新。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等改革任务。从土地制度改革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从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优化,每一项改革举措都旨在激活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制度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泥土的创造。当承包地“三权分置”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当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打开城乡要素流动新通道,当“新农人”职称评定打破人才下乡壁垒……制度供给的升级正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改革之基,在于人民立场。推进农村改革,必须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民生账:土地制度改革不是让资本圈地牟利,而是保障农民住有所居,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乡村建设不是大拆大建造盆景,而是尊重农民意愿留住乡愁。只有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农民,乡村振兴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改革不是喊口号,而是要见真章、动真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要带头学习领会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确保改革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让系统集成的改革效应喷涌而出。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引,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用改革的“冲击钻”打碎发展梗阻,以制度的“金钥匙”开启乡村全面振兴新局,努力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

(2025年2月25日《广西日报》桂理平)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