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鸡鸣犬吠影响生活 邻居一怒告上法庭

2025-02-25 16:15:36 来源:《河北法治报》 -标准+

鸡鸣犬吠描绘出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但是饲养鸡狗等动物影响他人生活,就有可能构成侵权。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的一名居民就是因为在家里饲养了公鸡和狗,被邻居告上法庭。

原告与被告系前后邻居,被告在房顶饲养了萨摩耶犬,该犬全天候不定时持续狂吠,夜晚更是声大时间长;被告母亲在屋顶饲养的大公鸡每日凌晨4时许就开始持续打鸣。

狗的狂吠和鸡的打鸣,声音尖锐刺耳,原告一家老小经常在睡梦中被惊醒。由于长期受惊吓和睡眠不足,原告一家老小精神状态严重下滑,原告四岁的孙子因受惊吓经常哭闹、低烧,甚至在安静环境下睡觉时也会突然惊醒大哭。

被告的行为已严重侵害了原告的生活安宁权,经村委会及公安机关多次调解,被告均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原告无奈之下起诉到法院。

承办法官张亚男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敏锐地判断出此案一定另有隐情,通过与原、被告双方沟通,终于找到此案的关键点:2024年9月22日22时39分,原告因狗连续狂吠报警,民警到现场处置。被告一方因原告报警而心生怨气,再加上当天喝酒不清醒,当场发表了一些极端言论。原告吓得连夜搬出房屋,生怕被告做出不理智行为。

张亚男和其办案团队认真分析此案的前因后果,认为此案主要是因为双方沟通态度不好而引起,遂共同做原、被告调解工作。他们告诉被告,其有维护邻里安宁的义务,不应该对原告的诉求置若罔闻,原告有报警和起诉的权利。是被告的步步紧逼,才导致事情发展到如今的局面。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双方应该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各退一步,而不是用语言作利刃,刺伤对方,甚至进行人身威胁,在法律的边缘试探。

被告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与原告达成和解:被告将狗挪走,把大公鸡处理掉,并主动向原告道歉;原告很满意调解结果,愿意和被告握手言和,承诺搞好邻里关系,并当庭撤诉。

法官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一条规定: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碍他人生活。这一条文是对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在行使动物使用权时应遵循的原则和义务的规定,它强调了饲养动物不仅要符合法律规定,还要考虑到社会公共道德,确保不会对周围的人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或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五条规定: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依照本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因此,动物饲养人要自觉履行相应的责任,确保自己的宠物不会对小区居民造成负面影响。

(2025年2月25日《河北法治报》吴铮)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