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法律援助中心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便民惠民作用,聚力打造法治护航·“安薪”务工子品牌,精准服务劳动者,多举措提高劳动者权益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质量和效率。
做优法援工作站,提供优质服务。提标劳动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站,每个工作日派驻值班律师向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梳理分析案情、提出意见建议和解决方案,符合援助条件的当场办理法律援助手续,不符合条件的一次性告知。2024年至今,通过劳动仲裁工作站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共计1100余件,解答法律咨询8000余人次。
开展暖新活动,突出新业态群体。打开新的服务窗口,开展针对快递、外卖小哥的多形式暖新活动。设置法律援助暖新站,健全以市法律援助中心为骨干,千泉、凫山、钢山司法所为补充的法律援助暖新工作矩阵,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等宣传资料搬进暖“新”站,让“小哥”在歇脚时随时签收法治“包裹”。选择在外卖、快递等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经验丰富的10名律师成立护航律师团,举办聘任仪式,颁发聘书,常态化开展快问快答活动,针对在交通事故、医疗保险、薪资待遇等实务中常用的法律知识现场答题,提高服务精度。为快递、外卖小哥代表电瓶车张贴“法援在线”二维码,开通快递、外卖小哥绿色通道,第一时间指派援助,切实保障新业态群体合法权益。
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申请流程。畅通劳动者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严格落实省市要求,规范维护劳动者权益举报投诉“5220148”热线接听、登记程序,保证热线电话24小时接听,不间断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兼顾发挥好热线、智慧普法公共法律服务亭的咨询引导作用。用好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整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调解、行政复议、公证、仲裁等业务窗口,助推法律服务平台资源有效融合。
创新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在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置流动法律援助服务点,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劳动者”专项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册、便民服务手册、现场解答法律咨询等形式,引导广大劳动者理性维权。二是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普及法律知识。印制《邹城市法律援助优秀案例》,以案释法,用真实发生的鲜活案例,提高劳动者维权意识,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开辟法律援助服务新阵地。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监督指导。严格落实《邹城市法律援助机构案件评查规范(示范文书)》,案前做好风险评估,对于涉及人数多、影响面大、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群体性欠薪纠纷,指派有经验的专家律师承办。案中做好跟踪监督,律师填写办案日志,定期反馈案件进展,加快讨薪进度。案后开展质量评估、受援人意见回访,劳动者对案件办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强化部门协作,开展法治体检。针对年末岁尾农民工讨薪情况多发,联合市人社、住建等部门,组织律师对全市在建工地集中进行“务工劳动合同普查和法律体检”,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程序,对签订的劳动合同集中收集、集中审查,督促用工单位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从源头减少劳动者欠薪等案件的发生。(山东省邹城市司法局 赵璐 张成)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