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监督模型提质效 数字检察谱新篇

——盘锦市数字检察2024年发展综述

2025-02-20 16:45:32 来源:法治网 -标准+

数字检察是顺应数字时代发展的重大改革,而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是数字检察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辽宁省盘锦市检察机关运用数字检察融合性思维和理念,积极构建好、应用好法律监督模型,以推动数字赋能检察业务提质增效走深走实。

精筛急难线索 助力控申救助

司法救助旨在向因案致贫的弱势群体及时伸出“看得见的手”,实现“弱有所扶”。市院控申部门为保证经办案件“应救尽救、应帮尽帮”,选定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的司法救助模型,多方收集整理数据进行信息碰撞,筛选出一起故意伤害致死案件的司法救助线索。

被救助人系该案被害人的母亲,因案致贫且未能获得赔偿,市院控申部门通过监督模型掌握此线索后,及时与刑检部门联合走访,了解到该案件致被救助人失去劳动能力,靠低保维生。市院控申部门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及时为其申请发放司法救助金3万元。

模型的应用,为控申部门筛选出遗漏的司法救助线索,有效解决当事人实际困难,使检察机关履职更具有能动性。

强化诉前监督 规范侦查办案

兴隆台区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办案机关存在立案后不及时开展侦查工作,在退回补充侦查阶段怠于侦查、不批准逮捕案件不及时起诉的情况,不仅对当事人的权利造成侵害,也会增加证据的灭失风险、造成审查逮捕程序空转等情况,背离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工作要求。

针对上述情况,办案人员运用刑事案件诉前侦查监督模型,串联刑事案件侦办全线,对相关数据对比碰撞,发现办案机关立案审查超期、未按时移送审查起诉、取证不规范等线索共计12条,制发侦查活动监督通知书3份,检察建议书1份。检察机关及时协同其他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统一思想行动,制订了《清理挂案机制》《执法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机制》。

模型的应用,推动检察机关充分用好侦查监督协作工作机制,建立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促进办案程序有序运转,有力提升办案质效。

核查结案方式 监督民事类案

双台子区院在办理一起虚假诉讼案件中发现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确认合同有效,法院出具调解书,以调解方式结案。然而,由于确认之诉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不适合通过调解方式解决。

在个案线索发现的基础上,双台子区院调取法院确认合同有效的案件数据与法院作出调解书的案件,通过案号关联进行数据碰撞,筛查出确认合同有效的以调解方式结案的案件。于是,双台子区院向法院发出类案监督检察建议,建议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审理案件。法院复函表示,对此问题高度重视,予以采纳,将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审理此类案件,并借助召开法官会议等形式,加强业务沟通,提高审判质量。

此次模型的应用,不仅是对具体案件的处理进行监督,更是对诉讼活动整体质量和效率的保障,并以此进一步规范确认之诉的司法程序,确保诉讼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聚焦空挂案件 激活程序运转

经济案件“久立不侦”“久侦不移”,未依法及时作撤案处理的情况,不仅严重侵害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司法公信力。

针对这一现象,大洼区院应用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的审查逮捕案件跟踪监督模型,调取了相关数据要素进行碰撞,筛选出魏某涉嫌合同诈骗案。随后,大洼区院将魏某涉嫌合同诈骗案立案监督线索通过平台移交相应办案人。办案人及时电话听取被害人意见,了解到魏某已将其涉案钱款全部返还,被害人对其行为表示谅解。该案立案时间距今已长达3年之久,且大洼区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不批准逮捕已过2年。符合经济案件立案2年未移送审查起诉,应撤案处理监督线索的撤案监督条件。因此,大洼区院向办案机关发送检察建议,建议其对犯罪嫌疑人魏某终止侦查。办案机关采纳其建议,对该案终止侦查。

此次模型的应用,充分助推检察机关发挥侦查监督职能,有力缓解经济案件“久立不侦”“久侦不移”情况,化解长期积案,疏通案件程序。

督促立案执行 填补监管漏洞

在刑事执行检察工作中,财产刑立案不及时会影响司法公正和法律权威的实现。为使此项工作更进一步完善,盘山县院使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

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碰撞、筛查,盘山县院筛选出可能存在财产刑立案不及时的案件线索,罪犯李某因合同诈骗罪、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及罚金,判决生效时间与财产刑立案时间间隔十余年。针对此线索,盘山县院经调查确定财产刑立案不及时的原因是法院刑事审判庭与执行局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工作流程不规范。

据此,盘山县院向法院发出财产刑监督意见书,督促其及时整改,以确保部门间加强信息共享、规范工作流程。法院回函表示今后将关注此类问题,加强部门间联动工作。

此次模型的应用,借助大数据全面覆盖财产刑立案不及时问题,及时发现应立未立的财产刑案件。建立大数据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此类问题的案件提前介入,整合各方数据资源,确保财产刑立案准确及时,维护司法公正与权威。

打造城郊品牌 优化刑执监督

城郊院新一届党组高度重视“一院一品”建设工作,探索“打造数字检察品牌”,助推刑事执行检察工作现代化。城郊院利用大数据赋能解决案多人少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研发了《辽宁省盘锦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假释检察监督模型》《盘锦城郊院监狱罪犯混关混押检察监督模型》,通过假释监督模型筛选,盘锦城郊院向盘锦监狱发出综合治理检察建议,对筛选后基本符合假释条件4名罪犯,建议启动假释办理程序,现其中一名罪犯已被法院裁定假释;利用混关混押检察监督模型筛选并调查后,向盘锦监狱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6份,并于2024年辽宁省人民检察院第三轮跨市交叉巡回检察中被4个检察组使用,筛查出相关同案罪犯混关混押案件线索8组16人。其中“辽宁省盘锦市城郊地区人民检察院假释检察监督模型”被辽宁省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作为条线内部首个“刑事执行检察监督数字检察模型”推广至全省各城郊院,并入选辽宁省人民检察院拟推荐选定的“35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之一,在辽宁省人民检察院“举办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活动培训”中作为代表进行演示。

对于长期困扰的案多人少问题,城郊院通过树立“数字检察工作理念”,研发“数字检察模型”,利用大数据赋能“派驻检察”与“假释案件”办理,弥补自身短板弱项,提升执法办案能力。

规范利息计算 维护诉讼权益

盘山县人民检察院在应用大数据监督模型时发现,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存在适用司法解释错误的情形。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针对发现的线索,盘山县人民检察院展开调查核实,向法院调取案件卷宗,调查发现,法院应以2020年8月20日为计息分段节点,却以2019年8月20日为分段节点,导致分段计息不准确,影响裁判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九条提出检察建议。通过检察建议的方式帮助法院正确认识司法解释规定、统一裁判尺度,从源头上规范此类案件的审判工作,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法院已采纳监督意见,并在今后的审判工作中加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利息计算法律适用规范工作,维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充分运用好大数据民间借贷监督模型,推动法院准确适用法律及司法解释,对民间借贷纠纷利息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研判,以适当方式统一辖区内此类案件的裁判尺度和标准,实现检法双赢。

未来,盘锦市检察机关将继续依托数字赋能,在数字中国建设整体规划下,充分、深度利用大数据,最大限度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促进检察办案更加公正、检察管理更加科学、检察服务更加精准,推动盘锦地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辽宁省盘锦市人民检察院 孔俊华 崔妹丽)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