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天上不会掉馅饼 不当得利要返还

2025-02-13 15:33:56 来源:《青海法治报》 -标准+

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情形。不当得利制度对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流转关系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妥善处理不当得利纠纷案件,有利于纠正因一方无法律根据情况下获取利益而造成的不公正现象,有助于恢复社会公平正义。近期,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古鄯人民法庭审理了一起不当得利纠纷案件,及时挽回了受损方损失,切实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案情

原告李某与被告马某系朋友关系,李某一直跟马某办理加油卡充值。2023年,李某向马某多次转账总计4万余元用于充值加油卡,后马某未按约定充值加油卡,李某要求马某返还4万余元,因马某暂时没有偿还能力,双方便约定了还款期限,并且马某承诺支付每天300元的利息。然而至起诉前,该笔钱款本金及利息均未偿还。李某认为双方通过真实的意思表示达成购买充值服务的约定,该约定成立买卖合同,马某的行为构成合同违约,应赔付本金及约定的利息,遂将马某诉至民和县人民法院古鄯人民法庭。

庭审

古鄯人民法庭经审理后认为,原告李某委托被告马某促成其与加油站之间的交易,马某实则为居间人,李某和加油站为买卖合同当事人。因此,李某认为马某违反了买卖合同约定的主张于法不符,马某没有任何法律依据从李某处获取利益,构成不当得利。关于李某主张马某应支付每天300元利息的诉讼请求,审判组织成员认为,李某本应与加油站直接交易以实现充值加油卡的目的,但其为了谋取不当利益与马某私下交易,该行为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对于损失李某存在主观过错,可通过不支持该诉讼请求作为惩罚措施。

主审法官认为,不当得利是得利方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法律对于受害人的保护程度更高,在该制度中,并未明确要求受害人必须完全无过错。本案中,得利人马某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属于恶意得利人,受害人李某可以请求得利人马某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因此,应当支持李某在合法范围之内对于利息的主张。

经审理,判决被告马某向原告李某返还本金4万余元,并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返还利息。

释法

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因当事人缺乏防范心理、贪小便宜而造成自身财产损失的不当得利纠纷案件,李某本应与加油站直接交易,既能达到充值加油卡的目的又能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然而,李某为了从中谋取少交费的不当利益与马某私下交易,造成财产损失,若加强法律防范意识,便能避免损失。

天上不会掉馅饼,在经济活动往来时,要增强法律意识、规范自身行为,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经济活动,避免因一时疏忽而遭受损失,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法律警觉,防患于未然,要以合法方式加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若产生不当得利纠纷,应及时保存证据,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六条规定: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七条规定: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2025年2月11日《青海法治报》记者 薛慧雯)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