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乡村文化赋能乡村学前教育均衡普惠发展的逻辑及策略

2025-02-12 15:21:18 来源:《中国文化报》 -标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也提出“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公益、普及、普惠,成为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

关于学前教育均衡普惠发展的政策以及目的,基于技术理性层面追求,往往忽略了乡村幼儿生活的物理与人文环境。由于一些乡村经济基础较薄弱、交通条件不便等限制了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均衡普惠发展政策的实践需要在地化。而与乡村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乡村文化给予了乡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能性与适宜性。乡村文化可以说是乡村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大力量,可使乡村文化在乡村学前教育中绽放出璀璨光芒,进而有力助推乡村学前教育更好发展,为乡村注入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赋能乡村学前教育均衡普惠发展的逻辑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到“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乡村幼儿园担负着乡村幼儿的教育职责。乡村幼儿生活在乡村自然环境中,乡村文化对幼儿有潜移默化之教育功能,可以给予儿童与本土文化生活相联系的、情境性的情感体验,因此,乡村文化为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乡村学前教育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幼儿教师是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在幼儿教师为乡村学前教育提供教学的基础上,讨论物质资源的供给、使用,能盘活乡村教育资源,助力乡村学前教育普惠均衡发展并取得积极成效。物质资源供给有限时,尤其是园舍、经费等受限时,文化资源的优势就凸显出来。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等,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这些具有地域性的乡村文化,丰富了乡村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乡村幼儿园可以就地取材,以乡村文化促进乡村学前教育普惠均衡发展,也能促进乡村学前教育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不仅避免了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同质化,还能让更多乡村幼儿为家乡自豪,获得文化自信。

乡村文化赋能乡村学前教育均衡普惠发展的策略

立足乡村,培植乡村幼儿教师教育情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乡村幼儿教师是推动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乡村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强大的教育情怀,才能在乡村“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教育情怀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也是幼儿教师职业认同的体现。部分乡村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较为薄弱,在教育情怀的引领下,幼儿教师会形成热爱乡村教育、扎根乡村学前教育、振兴乡村学前教育的情感和责任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职前教育的不足。乡村中部分幼儿是留守儿童,多由老人提供基础生活方面的照顾。在此情况下,乡村幼儿教师需要给予幼儿更多关爱,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如果乡村幼儿教师照搬城市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也许会“水土不服”。乡村幼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将儿童视为“教育活动的逻辑原点”,也是教育实践的根源所在,进一步让乡村学前教育贴合乡村幼儿生活,避免学前教育形成“离农”趋势。

立足乡村文化,活用乡村文化资源。普惠性学前教育具有“公益性”,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能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距,实现学前教育公平均衡。乡村幼儿园扎根于乡村,乡村拥有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如水产、药材、自然环境等。乡村幼儿教师“近水楼台先得月”,可充分挖掘乡村教育资源,让幼儿教育活动增添乡土气息。乡村幼儿教师还可从当地的节日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手工艺等资源中探索与学前教育耦合的内容。能够流传至今的乡村文化,其传承具有常态化、稳定性,在乡村中建构了较为固定的生活秩序,具有乡村善治的时代价值,已成为乡村幼儿刻骨铭心的记忆。乡村幼儿教师可从乡村文化中挖掘适用于幼儿教育的内容,依据乡村文化价值激发乡村学前教育的生命力。

文化资源往往是静态的,乡村幼儿教师还可将其有机融入幼儿活动中,使乡村文化“动”起来。如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能够指导人们的农事活动与衣食住行,这类珍贵的文化资源若能融入幼儿游戏、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幼儿便能多方位感受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及呈现方式。少数民族的服饰、节日兼具民族特色和乡村特色,如傣族的泼水节、土家族的摆手舞等,这些均能成为乡村学前教育的“源头活水”。乡村文化的开发遵循本土性、适切性与生活性原则,将其融入乡村学前教育内容,也有利于乡村文化的复兴与创新。

汇聚多元力量,建立乡村文化赋能支持体系。学前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具有潜在性,因此乡村文化要发挥持久的教育效能,不仅要将乡土文化与学前教育相结合,还要触及乡土文化的深层内核,使其成为助力乡村幼儿提升自信、终身受益的精神支柱。乡村文化赋能乡村学前教育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工程,可以拓展到乡村社区和幼儿家庭。幼儿园既可以利用社区和家庭资源,也可以为社区、家庭提供教育指导,践行乡村文化“在地化教育”理念,从而形成良好的学前教育生态。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事关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乡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振兴乡村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要重视学前教育,办好学前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让乡村孩子享有优质的学前教育。

[作者 黄妮妮 系武汉东湖学院副教授。本文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一般项目《湖北乡村普惠幼儿园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23GB158)研究成果]

(2025年2月11日《中国文化报》)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