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男子转错账后被银行划扣该如何维权?

2025-02-12 15:21:19 来源:法治网 -标准+

近日,贵阳的张先生碰到了一桩烦心事,他的一名龙姓朋友急用钱,张先生便通过某银行APP向其分两笔转款15万元。在操作第二笔13.8万元转账时,张先生为图便利就通过输入“龙”字查找朋友账户,但没注意弹出的首选账户为另一名同事某龙的账户,结果误将13.8万元转入同事账户。

事后,张先生立即联系该同事要求退还相应款项,对方虽同意退还,但在查看收款银行账户时发现,该账户内仅剩四万七千元。张先生在联系银行后得知,因该同事房贷逾期两年,在欠款到账后,银行系统就自动划扣了贷款费用。张先生认为该笔款项并非同事的正常收入,希望银行能够退还,但遭银行拒绝。目前,张先生仅追回同事账户中的四万七千元。

近年来,电子支付和网上银行转账已成为生活常态,但在方便快捷的背后,却隐藏着因操作不慎致财产损失的风险。在本次转账“乌龙事件”中,张先生该如何维权?银行又是否应当退还划扣的相应款项呢?

首先,张先生可以基于不当得利要求该同事退还误转的款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货币作为种类物,在未特定化的情况下应当适用“占有即所有”的规则。即便汇款人不具备真实的汇款意思,一旦款项到达收款人账户后,收款人则取得款项所有权。本案中,同事某龙在缺乏合同或其他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取得误转款项的所有权,张先生因此遭受到财产损害,利益获取与受损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同事某龙应当向张先生返还误转的款项。

其次,张先生无权要求银行返还已划扣的款项。同事某龙与银行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在误转款项到达收款账户后,银行基于合法、有效的还款约定予以扣划以实现自身债权,银行所取得利益具有法律上的合法依据,银行对张先生并不构成不当得利,张先生无权要求银行退还划扣款项。

最后,银行不承担责任反映了市场经济下法律责任的分配逻辑,即将风险预防的主要责任分配给预防成本最低的主体。面对海量的电子支付请求,若要求银行对转款来源、合法性进行核实,无疑会导致交易成本大幅增加,通过由个人核实确认、风险自担的法律责任设计,能最大化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

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人们享受着多大的便利,则面临着多大的风险。在网络转账操作中,大家应当谨慎核对账户名称及账户号码,避免转账错误。一旦发生误转,应当立即联系银行采取冻结措施或紧急处置措施,并保存好相关证据,以备后续维权及不当得利诉讼。这起事件银行虽无法律责任,但事件暴露了现有金融制度对误转资金的保护不足,未来仍需通过优化制度(如误转快速处理机制)和技术手段(如转账风险提示、转账再确认)减少类似纠纷。

律师介绍:

杜小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律师。执业至今,已成功代理数百起民商事案件,担任多家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法律顾问,专注于合同法、公司法等领域的疑难诉讼纠纷解决。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以“更好的公司法务律师”为发展目标,不断探索、优化独具特色的真正的“一体化管理运营”机制,成为在诸多业务领域有深度实践并处于业界领先地位的综合性专业法律服务机构。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