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婚纠纷中,夫妻间矛盾冲突激烈时,有时会失去理智,甚至出现“抢娃大战”,双方往往更关注自身情感发泄,而忽略了“角落里”的孩子,因此,春节前夕,最高法发布适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二),明确规定父母一方或者其近亲属等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人格权侵害禁令,法院将督促抢夺一方第一时间将子女送回,快速制止不法行为,尽量减少抢夺行为对未成年子女造成的伤害。近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案件,适用新司法解释首次对藏匿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发出人格权侵害禁令,维护了另一方及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
刘女士与马先生婚后育有一子小皮(化名),后因刘女士需要到德国完成学业,故孩子交由马先生照顾。马先生照顾期间提出将孩子带到国外与其一起生活,刘女士许可后,马先生将小皮带到澳大利亚生活。然而,小皮到澳大利亚一段时间后,马先生开始不理会刘女士提出的通过视频看望小皮的合理请求。二人进一步发生了矛盾,开始协议离婚,但小皮的抚养权问题未达成一致。后马先生甚至在刘女士到澳大利亚探望小皮时,将小皮送回国内藏匿起来,刘女士因无法得知小皮和马先生的具体下落,多次向警方、妇联求助。在警方的多次劝诫下,刘女士也未能见到小皮。为此,刘女士起诉至成都市郫都区人民法院,要求禁止马先生藏匿、控制小皮。
法院审理后认为,本案形式上为夫妻双方发生矛盾后争夺孩子抚养权,但实质上为夫妻分居期间,一方利用自身便利侵害另一方的监护权及未成年人受到母亲抚养的权利。本案中,小皮在去往国外时尚不满一岁,现未满三岁,从生理、心理、成长等各方面来看,正是非常需要母亲关心照顾的关键时期。马先生的行为实际已经侵害了刘女士和小皮的合法权益。据此,郫都区人民法院对刘女士申请的人格权侵害禁令依法予以支持。
为督促马先生和刘女士正确处理孩子抚养权问题,保障禁令的实际效果,法院还向双方发出了《家庭教育指导令》和《关爱未成年子女提示》,告知双方无论离婚与否,都要确保未成年子女合法利益得到最大化保护,双方可就具体的探望方式和时长等进行协商确定。
禁令发出后,法院督促马先生明确了小皮现在居住的地址,确保刘女士能够实现对小皮的探望和照顾。马先生也向法院表示其藏匿孩子的做法不理智,并向法院保证其会配合刘女士探望小皮。
法官说法
新司法解释规定,夫妻发生“抢娃大战”后,被侵权的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人格权侵害禁令,法院审查后可以签发禁令,对不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并可引导当事人正确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问题。法官提醒广大群众,未成年子女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抢夺、藏匿孩子绝不是争夺孩子抚养权的可行措施。
(2025年2月8日《四川法治报》记者 郝飞)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