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作为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其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治理水平的提升。在乡村治理的实践中,优秀民俗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内涵,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民俗文化作为乡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嵌入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连接村民情感、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纽带。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乡村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外流、农村空心化、社会治理难度加大等。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掘和运用优秀民俗文化的积极因素,推动乡村治理创新,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优秀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治理资源,通过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激发村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提升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同时,本研究将关注优秀民俗文化在乡村治理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推动优秀民俗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为乡村治理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发展。
以优秀民俗文化推动乡村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增强乡村社会凝聚力。优秀民俗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凝聚作用。乡村社会是一个以地缘、血缘为纽带形成的紧密共同体,民俗文化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村民的共同记忆和情感认同。通过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如节日庆典、传统手工艺展示等,可以激发村民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助合作。这种基于共同文化的社会凝聚力,有助于形成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秩序,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民俗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也对村民的行为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优秀民俗文化是乡村经济的重要资源。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寻求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体验。民俗文化作为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之一,为乡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通过挖掘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民俗节庆活动、手工艺制品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和消费。这不仅有助于增加村民的收入来源,还能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优秀民俗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提升治理效能的作用。民俗文化中的公共事务属性和集体参与精神,有助于培养村民的公共意识和参与能力。通过参与民俗活动,村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社会的公共事务和治理机制,提高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民俗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也对村民的行为起着约束作用,有助于维护乡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可以将民俗文化的积极因素与现代治理理念相结合,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和方法,提高治理效能和水平。通过发挥民俗文化的独特优势,推动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以优秀民俗文化推动乡村治理势在必行,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挖掘与传承民俗文化资源,强化乡村文化认同。乡村和相关主体应主动承担起挖掘与传承民俗文化资源的责任,通过组织专业团队或邀请专家学者,对乡村内的民俗文化内容进行深入调研和整理。在此基础上,乡村可以建立民俗文化展示中心或博物馆,集中展示乡村的民俗文化成果,为游客和村民提供一个直观了解和学习民俗文化的平台。同时,乡村应鼓励和支持村民参与民俗文化活动,如定期举办手工艺品制作培训班、民俗节庆活动等,让村民在参与中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乡村可以组织村民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编织、剪纸等,既传承了技艺,又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二是融合民俗文化与现代治理理念,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乡村应积极探索将民俗文化融入现代治理理念的方式,如借鉴民俗文化中的公共事务属性和集体参与精神,建立村民自治组织,如村民议事会、民俗协会等,让村民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乡村可以依托民俗文化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如利用民俗节庆活动,开展村民大会或民主协商会议,讨论和解决乡村公共事务。同时,乡村可以借鉴现代科技手段,如建立民俗文化数据库和乡村治理信息平台,提高治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此外,乡村还应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将民俗文化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治理模式。
三是培育乡村文化产业,促进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乡村应依托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乡村应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开发,使其创造出经济价值,从而进一步实现以优秀民俗文化推动乡村治理。乡村可以依托民俗节庆活动,开发旅游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如民俗旅游线路、手工艺品、文化纪念品等,吸引游客前来消费和体验。同时,乡村可以加强与旅游公司、文化创意企业等合作,共同开发文化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乡村还应加强文化产业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提高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通过培育乡村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推动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 王妍 系吉林警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公安学、治安学。本文系2024年度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通过党建引领‘警地融合’构建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基层警务新机制新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JJKH20241188SK)
(2025年2月6日《中国文化报》)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