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共绘城乡蝶变新画卷

2025-01-23 16:17:29 来源:《宁夏日报》 -标准+

宁夏固原市泾源县泾河源镇庞东村林下产业园里,一排排长满了黑木耳的菌棒交织而立、整齐排列,黑木耳朵朵绽放,长势喜人;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大湾村的新“村落”——黄河·宿集,成为游客热衷的旅游地、打卡地,他们在这里看山、看水、看沙,读书、品茗、散步,享受“慢生活”;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1800余亩撂荒土地被整治一新,实现“荒地”变“良田”,为大武口区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注入活力。

当下,宁夏各地正在努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指出,构建产业协同发展带动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乡村全面振兴新机制新模式,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如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强化全区‘一盘棋’,加强统筹规划、共建共享、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山川共济、城乡融合、区域联动发展格局”。自治区两会现场,代表委员聚焦这一话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产业升级 鼓起农民“钱袋子”

“哒、哒、哒……”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新民社区“沐恩巧媳妇”手工车间里,缝纫机的工作声此起彼伏。

星海镇是大武口区唯一建制纯移民乡镇,如何让乡亲们“搬得进、能致富”,是摆在乡镇、社区干部面前的一道考题。“乡亲们要致富,关键在于有产业支撑。”倪萍作为自治区人大代表、新民社区党委书记,也是“沐恩巧媳妇”手工车间带头人,在她的带动下,社区50多名就业困难妇女通过刺绣、缝纫、编织等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

“我们正在引导农村电商与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手工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农村电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最终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倪萍说,互联网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农村电商仍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优质电商主体数量少等问题。她建议,加大资金投入,降低农村网络使用成本,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物流仓储中心,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培育出更多地域特色鲜明、主导产业突出、质量效益较高的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是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对此,自治区人大代表、星海镇隆惠村党支部书记朱兵兵感同身受。“星海镇地理位置、人口基数、发展潜力等方面独具优势,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销售渠道不宽广等发展难题。”朱兵兵建议,进一步支持星海镇中心镇建设,进一步支持星海镇设施农业发展。

规划引领 扮靓城乡“脸蛋子”

怎样让城镇功能更全、乡村颜值更靓,代表委员各抒己见、贡献智慧。

“科学编制实施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在优化乡村功能和空间布局时,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抗震住房建设、美化绿化建设的长远性和适用性,防止选址建设的随意性和观摩性,因地制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免形成新的烂尾工程。”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启动实施塞上江南和美乡村“5331”行动,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刘志军说。

他建议,在加强规划引领的同时,要加强协同治理,强化农村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政策引导和科学推动,结合实际统筹考虑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配套设施更新和建设。

“盐池县将统筹‘两化一振兴’,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科学编制‘十五五’城市发展、产业发展规划,巩固拓展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设和美乡村17个,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慎开展‘空心村’整治,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产城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自治区人大代表、盐池县县长刘娜说。

文化浸润 丰盈群众“脑瓜子”

邀请知名院士专家和自治区政协委员举办科普讲堂11场,开展“送文化进乡村”“青春健康行”等活动100多场次……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段话,让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艺盟礼益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印象深刻。

2009年,李剑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创办了艺盟文创工作室,将剪纸艺术融入挂历、丝绸卷轴、精装文化礼品等文创产品中,开发旅游文化纪念品125款,累计培训生态移民困难妇女2.5万人次。

“非遗对推动文化繁荣、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仍存在知晓度不高、创新力度不强、产业化动力不足等问题。”自治区两会上,李剑带来《文化聚力 照亮闽宁乡村文化兴盛之路》的提案,希望能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打造新型文旅融合模式,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不仅要扮靓设施建设的“面子”,也要丰盈精神世界的“里子”。

近年来,宁夏定期举办农民丰收节、邻里节,围绕农耕文化、民间艺术、地方美食等主题,开展农产品展销、民间故事讲述、农民歌手大赛、手工艺展示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乡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带动城乡居民在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双向奔赴”。线上、线下各类文化课堂、“三下乡”活动,促进了优秀文化的传播,让城乡群众在互动中同频共振,享受更高品质的精神生活。

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建议,聚焦群众公共阅读新需求,提升全区图书馆、书店建设布局,搭建触手可及的“文化粮仓”。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品,打造推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特色文化品牌,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一幅城乡蝶变新时代画卷,在宁夏人民的期待中,正徐徐展开。

专家评

各方合力下好城乡融合发展“一盘棋”

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刘雪梅

城乡融合发展是以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为重点,旨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助于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增强我国经济韧性和战略纵深的迫切需要,有助于扩大内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宁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全局角度进行战略谋划和部署,把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做好全域规划,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需要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把乡村产业纳入城乡产业体系大格局中;需要合理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推动农业农村资源深度开发和产业链拓展延伸。

总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2025年1月23日《宁夏日报》记者 陈郁)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