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哄抬紧缺药品价格,属违法行为

2025-01-15 17:23:02 来源:法治网 -标准+

近期,随着天气变得寒冷,流感高发。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目前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与此同时,抗流感药物的销量近期也持续增长,尤其是名为速福达的“玛巴洛沙韦”引发抢购热潮。

据悉,早在去年冬天,该药品和奥司他韦就已经被广大消费者称为“流感神药、网红药”。彼时,“玛巴洛沙韦”在全国多地药房持续缺货,价格一度飙升至599元一盒。

价格方面,“玛巴洛沙韦”已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在医保谈判前零售价为498元/(20毫克*2片/盒),医保谈判后的医保支付价为222.36元/盒,单片售价超100元。受此次流感影响,价格有所波动。在医药电商平台上,20mg*2片规格的玛巴洛沙韦单盒价格为230元。而线下药店的价格普遍偏高,更有药店定价高至300元。据该药房的工作人员称,这个药卖得很好,其他很多地方都断货了,所以卖得偏贵。

日前,已有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发布了“关于抗流感药物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要求各相关经营者及时开展自查自纠,规范自身价格行为。

健康关系每个人,药品价格更是关系患者切身利益。我国相关法律对此有明确规定。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国家完善药品采购管理制度,对药品价格进行监测,开展成本价格调查,加强药品价格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价格垄断、哄抬价格等药品价格违法行为,维护药品价格秩序。

第八十五条规定,依法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药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公平、合理和诚实信用、质价相符的原则制定价格,为用药者提供价格合理的药品。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遵守国务院药品价格主管部门关于药品价格管理的规定,制定和标明药品零售价格,禁止暴利、价格垄断和价格欺诈等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四)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五)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六)采取抬高等级或者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变相提高或者压低价格;(七)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八)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不正当价格行为。

第四十条规定,经营者有本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有关法律对本法第十四条所列行为的处罚及处罚机关另有规定的,可以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

律师解读:

一、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药品价格不能完全市场化,而是实行主管部门监管下的市场调节价。药品价格需要照顾和平衡药品研发企业、药品销售企业、诊疗机构和患者的利益,让老百姓买得着药、吃得起药,健康有保证,相关企业也有适当利润。

二、每年冬季流感来势汹汹,相关卫生部门要做好预判和药品储备工作,尤其是一些新药、特效药,更要千方百计加大生产力度,充分保障老百姓的用药需求。

三、药品销售渠道公开透明,加强紧俏药品市场监管。对于一些不良商家哄抬药价、囤积居奇的行为,要严厉打击。

律师介绍:

孙宏臣,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后,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出版《民法总则精解》《土地承包经营权解析与重构》《网络安全法一百问》等专著和著作三本,发表文章十余篇。做过大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商事案件,担任国有企业及多家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法律顾问,团队成员多位律师具有法学博士学位,专注于公司商事纠纷、信托、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疑难复杂诉讼纠纷解决。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以“更好的公司法务律师”为发展目标,不断探索、优化独具特色的真正的“一体化管理运营”机制,成为在诸多业务领域有深度实践并处于业界领先地位的综合性专业法律服务机构。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