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太长高速武乡出口,车行不远处,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丰州镇下关村跃入视野,关河水库畔,草木掩映间一间间乡村民宿观山望水。原来的露天粪坑遍布、垃圾杂物乱堆的下关村,如今变成了群众的美丽家园。从一村,观全域。近几年来,武乡县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抓手,紧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一先手棋、重头戏,无死角、全覆盖,加快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绘就出天蓝、地净、水清的乡村底色。
“扮面子”——提升村容村貌
冬日暖阳下,呼朋引伴去乡村旅游,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
走进武乡县蟠龙镇砖壁村,虽然冬天“删除”了乡村斑斓的色彩,但干净的道路、整齐的农舍,整个小村庄呈现出一派娴静舒适的景象。
忆当年,很多村民记忆深刻:是一脚踩下去能拔出半只鞋的泥巴路,是满山坡乱扔的垃圾,是巷道的污水横流、臭气难闻……如今,这样的景象早已不见。
随着“千万工程”的推进,砖壁村开启了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大行动,“我们对交通沿线、村庄小巷、田间地头一些重点区域进行了彻彻底底的整治,清垃圾、拆违建、除残垣,还结合‘美丽村庄’建设,在蟠砖线两侧种植花卉1500多平方米。”砖壁村党支部书记李丽杰介绍道。
靠着美丽环境,砖壁村实现了一次次蜕变,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乡村旅游风生水起。“从靠山吃山,到富山养山,我们真正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幸福靠山。”李丽杰说。
砖壁村的绿色蝶变,是武乡县持续推进“千万工程”的写照,也是人居环境整治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样的例子,武乡比比皆是。
色彩艳丽的房子坐落在群山中,让丰州镇上城村再一次惊艳亮相。上城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平说:“彩绘刚上墙那会儿,村民都不以为然,但当彩绘墙全部做完后,整个村子有种‘人在画中’的感觉。”
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来,上城村按照“花园村庄”的建设思路,开始实施全村彩化工程,同步进行的还有村内的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这些年,村子的变化很大,生活越来越好。但总有一部分村民为图方便,有乱倒垃圾的习惯。后来,村干部入户宣讲、劝诫大家。现在村里多了整齐划一的大垃圾桶,垃圾车定时来清运,干净了不少。”坐在自家门口,79岁的阎怀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打底子”——实施有效管控
寒冬腊月,冷风呼啸。
一大早,武乡县石北乡张村的保洁队已经开始忙活了。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气温中,保洁员们的热情丝毫不减,说笑着清运村庄里的垃圾。
作为团队中的一员,这份工作对任朝霞来说十分重要,她说:“前几年外出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而且在外面奔波,身体也吃不消。回村做了保洁员,在家门口有了一份收入,还能让自己生活的地方变干净变好看,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垃圾去哪里?一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老大难问题。“垃圾围村”是农村曾经的真实困局,在越来越重视农村环境改善的当下,除了提高村民的意识,建立农村环卫工作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早在2021年,武乡县就开始实施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建设,按照行政区划分为6镇6乡269个村级网格,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全域化”的工作格局,持续深入开展垃圾不落地、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等工作,以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抓好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为了保证村里长期保持干净整洁,村里制定了垃圾管理办法、清扫保洁制度,确保无垃圾留存。”张村党支部书记王树华每每说起村子环境的变化,他的脸上都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如今,农村生活垃圾无人管、无处去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家家户户配发了垃圾桶,村路边隔几十米就放置一个垃圾箱,每20个垃圾箱配套1辆垃圾清运车,保持常态化清洁,农村环境清洁度大幅提升。在分类收集的基础上,武乡县按照“户集、村收、镇清运、县处理”的模式,构建科学适用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模式,全县保洁员数量达到1600名,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保洁、全处理。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的改造一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
曾经,旱厕是农村的“标配”,一到夏天,蚊蝇滋生、异味弥漫,严重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质量和乡村的整体环境。随着农村户厕改造工作的推进,这场直面农村民生痛点的难题得到了有效改善。
“现在的厕所不仅干净,蚊虫也少了。”越来越多的旱厕改成了干净、敞亮的卫生厕所。村里的环境干净卫生了,群众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了。不仅如此,许多村民家中抽水马桶和淋浴配置一应俱全。也正因如此,不少城里人羡慕起如今鸟语花香的乡村生活来。
“筑里子”——整治重在长效
环境改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千万工程”源于惠民情怀,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武乡县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始终不变。
环境的改变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住在那里的村民,让更多的村民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有参与感,才能吸引更多的村民一起加入人居环境整治。
武乡县蟠龙镇郭家垴村就是一例。目睹环境整治成效,这两年建“美丽庭院”、改房屋外立面,村干部还未动员,村民就踊跃报名、投工投劳……大家齐心协力,去年10月,村里举办的第五届菊花文化节、全国摩托车场地争霸赛吸引了几万名游客,这又反过来激发了村民改善环境的内生动力。
百村百面,生机无限。
分水岭乡松庄村将户容户貌纳入村内“星级文明户”评比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制”,用奖优罚劣促进村民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故城镇北涅水村绘制文化墙,写上文明语,图文并茂,让墙壁“说话”;丰州镇里庄村对村庄环境进行整体提升,让前沟这幅“山水田园画”更有韵味;故城镇石仁底村通过“洁净家庭”大评比,选树正面典型,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一路走来,武乡县推进“千万工程”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改变的远不止于此:从前颠簸飞尘的乡间土路,如今已是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路边是新修建的花圃和种满绿植的林荫道;从前简陋的土坯房,现在是二层小洋楼,是整齐排列的乡间小屋;从前破旧无人的篮球场,现在是村民活动的大广场,是有着人工花园的乘凉亭……
如今的武乡乡村,处处释放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红利”。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不仅唤醒了一个个沉睡已久的山村,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乡村逐渐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乡村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
(2025年1月13日《山西日报》记者 李全宏 通讯员 赵海鹏 孟桂芬)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