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以物抵债协议未实际履行 原债权债务关系还存在吗?

2025-01-10 15:56:08 来源:《河南法治报》 -标准+

基本案情

张某一直在杨某处购买种子、肥料,2023年12月19日、2024年6月13日,张某向杨某出具两张共计880614元的货款欠条。2024年7月18日,张某与杨某签订《玉米田转让协议》,协议载明:甲方张某欠乙方杨某农资种子肥料款合计88万元。因甲方张某无法偿还,同意把某村2024年价值88万元、1128亩的玉米田收割管理权等一次性转让给乙方杨某,自负盈亏,双方不得反悔。协议还特别约定:如因土地问题和村委发生纠纷,造成乙方杨某不能正常收割的,由甲方张某负责(原欠条生效),乙方杨某顺利收割完毕的话,原欠条无效。

由于张某与杨某发生纠纷,《玉米田转让协议》未能实际履行。2024年9月24日,杨某将张某诉至河南省鹿邑县人民法院,要求张某按原债权债务关系履行义务,向其支付880614元货款。

张某辩称,双方达成“以物抵债”协议后,原债权债务关系消灭,杨某要求张某支付货款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争议焦点

一、关于《玉米田转让协议》的性质问题。从转让协议中的约定看,双方当事人约定“因甲方张某无法偿还,同意把某村2024年价值88万元、1128亩的玉米田收割管理权等一次性转让给乙方杨某,自负盈亏,双方不得反悔。”并特别约定“如因土地问题和村委发生纠纷,造成乙方杨某不能正常收割的,由甲方张某负责(原欠条生效),乙方杨某顺利收割完毕的话,原欠条无效。”该协议约定将1128亩的玉米田收割管理权等一次性转让给杨某,并对收割完毕的后果进行了约定。因张某欠付杨某货款,双方当事人签订转让协议目的在于代替货款履行,本案协议符合以物抵债的特征,该协议系原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前达成的以物抵债协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履行以物抵债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相应的原债务同时消灭;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未按照约定履行以物抵债协议,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不履行,债权人选择请求履行原债务或者以物抵债协议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根据上述司法解释,以物抵债协议在履行完毕之前并不能消灭原债权债务,如果以物抵债协议为实际履行,债权人可以选择请求履行原债务或者以物抵债协议。

二、关于《玉米田转让协议》是否实际履行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玉米田转让协议》涉及的标的物实为玉米所有权的转移,玉米为动产,根据民法典上述规定,动产物权的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本案原告杨某并未实际对玉米进行收割、管理,且被告张某称玉米已经收割并出售,款项由被告张某指定的人员保管。

判决结果

综上,法院经审理认为,案涉《玉米田转让协议》并未实际履行,原债权债务并未消灭,原告杨某要求支付所欠货款符合法律规定,遂判决被告张某向原告杨某支付货款880614元。张某上诉至二审法院,二审法院经审理维持原判。

法官说法

以物抵债是指双方当事人之间相互存在金钱债务,约定以特定物替代原金钱债务的清偿。以物抵债协议成立后,同时存在新旧两债,债务人不履行以物抵债协议时,债权人既可以请求继续履行以物抵债协议,也可以请求恢复履行旧债。

关于旧债的诉讼时效问题,一般认为,新债源于旧债,新债只是履行旧债的一种途径,对新债的催告也是对旧债的主张。因此,达成以物抵债协议即是对旧债时效的中断。在新债系多次履行的情况下,只有在彻底履行完毕时旧债才消灭,每一次的履行均对旧债产生时效中断的效果。

(2025年1月10日《河南法治报》记者 尹志丹 通讯员 牛雁塔)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