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冬季主场活动在四川攀枝花举办——

“村里像过春节一样热闹”

2025-01-09 15:49:26 来源:《中国文化报》 -标准+

2024年12月30日、31日,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冬季主场活动和2024年四川省“天府百姓大舞台”攀西经济区汇演活动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枇杷生态园上演,为当地群众和游客呈上了一场共创共享的文化盛宴。

以“大地欢歌迎新春,攀西暖阳庆丰年”为主题的2024年全国“四季村晚”冬季主场活动约有20支群众文艺队伍、600余名群众参与,主场文艺展演由“序·龙狮欢腾迎新春”“共享·幸福阳光”“相约·四季花城”“共赴·美好家园”“尾声·激情米易”五个篇章12个群众文艺节目组成,生动展示了共富、康养、民俗等四川乡村多姿多彩的文化元素。

“最近村里像过春节一样热闹,工作人员忙着搭建舞台、演员忙着排练,大家都想用最好的状态迎接‘村晚’。”在展演中带来舞蹈节目《幸福傈僳》的草场镇沙坝村村民王辛欣表示,该节目有演员16人,均来自当地乡镇,有乡村老师、有农民,还有退休职工。“我们都希望在这个家门口举办的百姓大舞台上,用舞蹈跟大家说说心里话,展现我们傈僳族儿女的热情好客。”王辛欣说。

攀枝花聚居着彝族、傈僳族、苗族等43个少数民族,当地有着诸多独特的文化元素。“这次我们区文化馆带来的节目花灯歌舞《喜盈门》将板凳龙、羊皮鼓舞两个省级非遗项目融入其中。”攀枝花市仁和区文化馆馆长梁家诚说,他于2023年被选派至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将所学专业与地方民族文化深度融合,创作了一批颇具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

在以需求促培养的思路下,截至目前,攀枝花已打造推出迤沙拉“姊妹节”、新山约德节等乡村活动品牌20余项,培育彝族民歌、板凳龙等乡村文化队伍500余支,挖掘乡村文旅能人85人,评选出优秀文旅志愿服务团队14支,承办的四川省农民春晚、乡村“村晚”等群众文化活动,年均惠及群众30余万人次。

百姓舞台百姓演,百姓才艺百姓看。2024年6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天府百姓大舞台”汇演活动三年工作方案》,提出在2024年至2026年,通过县乡自演、市州展演、片区汇演开展“天府百姓大舞台”活动,推动乡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为积极响应活动号召,攀枝花充分发挥县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阵地功能,把舞台和话筒交给群众。“天府百姓大舞台”攀西片区汇演活动生动诠释群众编、群众演的理念。当天,《打歌来》《幸福傈僳》等12个文艺节目依次上演,串联起攀枝花独特的文化脉络。这些节目不仅主题鲜明、乡土气息浓厚,且均由攀枝花市各县(区)的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展现了攀西地区群众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

“围绕‘百姓大舞台’这一形式,我们还持续扩大基层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攀枝花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透露,攀枝花市文化馆于2016年开始持续开展“百姓大舞台”系列活动,至今已打造“花点时间”——全民艺术普及、“花城有爱”——文旅志愿服务、“非遗繁花”——非遗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有点花样”——共富裕大讲堂、“花城有你”——百姓大舞台五项品牌活动,形成具有攀枝花特色和辨识度的文化活动品牌。

作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近年来,攀枝花凭借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和丰富多元的少数民族文旅资源,持续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和服务供给,全力助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

为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攀枝花于2022年出台《攀枝花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2—2026年)》,明确主要发展目标、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等7个专栏19个项目。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花城‘艺’起来”大品牌为统领,东区“社区艺术节”、西区“苏铁剧场”、仁和区“遇见·仁和”、米易县“精彩十二月”、盐边县“笮山若水”等各县区特色品牌为支撑的群众文化品牌体系,全力助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共同富裕。

(2025年1月9日《中国文化报》记者 付远书)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