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狂欢须节制,违法要担责

2025-01-08 16:19:28 来源:法治网 -标准+

2025年元旦当天,人们沉浸在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中,全国各地广泛兴起跨年倒计时活动,其中放飞气球成为一项热门庆祝方式。然而,在杭州湖滨步行街,一则“男子在人群中对着空中放飞气球点燃烟花”的视频在互联网传播,引发热议。

据杭州当地警方通报,2025年1月1日0时许,李某(男,22岁)为博取眼球,在杭州湖滨步行街人群放飞气球期间,不顾劝阻,点燃随身携带的烟花向空中喷射。现场视频显示:事发时,李某所在区域人员高度密集,且有9万只气球同时升空。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有人向气球发射烟花,一方面可能吓到周边群众,导致人群失控,可能造成踩踏事故;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空中的气球燃烧爆炸,对下方市民造成伤害。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此次事件中并没有人员受伤,但是,李某的行为具有高度危险性,危害公共安全。执勤民警第一时间将李某控制并对烟花予以收缴。据悉,李某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3修正)》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律师解读:

一、危险方法是指具有危害性的行为,这个危害性与放火、爆炸、投毒、投放危险物质等行为具有相当程度的危害性和危险性。比如危险驾驶、故意冲撞人群、在公共道路上追逐竞驶等行为,对不特定的人产生极高的危险性,危害也极大。

二、“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其中“不特定”指行为可能侵害的对象与可能造成的后果在行为时具有非确然性,“多数人”指实际受侵对象与潜在受侵对象在数量上具有多数性;侵害对象可能是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可能是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三、只要行为的危险性达到一定程度,即使未造成严重后果也需要承担刑事责任。本案中,李某的行为虽未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但其行为足以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依法应以处罚。

律师介绍:

孙宏臣,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后,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出版《民法总则精解》《土地承包经营权解析与重构》《网络安全法一百问》等专著和著作三本,发表文章十余篇。做过大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商事案件,担任国有企业及多家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法律顾问,团队成员多位律师具有法学博士学位,专注于公司商事纠纷、信托、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疑难复杂诉讼纠纷解决。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以“更好的公司法务律师”为发展目标,不断探索、优化独具特色的真正的“一体化管理运营”机制,成为在诸多业务领域有深度实践并处于业界领先地位的综合性专业法律服务机构。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