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仲裁委员会是枣庄市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1996年11月发文组建,1998年10月挂牌运行的专业仲裁机构。主要职责是根据仲裁法规定,依法对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进行独立仲裁。现任第五届枣庄仲裁委员会2020年3月完成换届,委员会由全市法院、司法、发改、工信、住建、商务、国资、金融、工商联、律协等10余个行业系统专家组成。聘任涵盖法律、经济合同、建筑工程、金融保险、财会专利等专业领域仲裁员134名。
枣庄仲裁委员会秘书处是枣庄仲裁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为市政府直属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秘书处内设办公室、立案科、审理科(挂监督科牌子)、联络科四个科室。工作职责主要是负责贯彻中央关于仲裁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枣庄仲裁委员会章程》《枣庄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等法律法规、章程制度处理仲裁委员会日常工作。作为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仲裁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枣庄仲裁委员会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依法治省办印发的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的意见要求,聚焦“规范化正规化数字化”建设标准,以打造“守纪律、优质量、高效率”的公信仲裁为主线,赋强仲裁职能,在完善仲裁制度、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以来,枣庄仲裁委累计受理各类仲裁案件3000余件,涉案标的额达到17.3亿余元;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2.17%,案件审限压缩至平均39.96天/件,审结案件中,调解和解、自动撤回案件年均占比接近55%。在受案量大幅增加、案情复杂程度几何增长的情况下,仲裁办案已经连续6年没有出现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情形。委员会先后被评为全省“仲裁公信力奖”“开拓进取奖”,交出一份规范提升、持续向好的答卷。
一、坚持制度赋强,在规范化建设上用力,打造守纪律的仲裁机构
围绕群众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公正、廉洁问题,从建设规范有序的硬件设施、规范科学的运行机制和规范严明的监督机制着手,确保了仲裁工作有章可循。
一是严格标准,规范建设仲裁场所。仲裁机构硬件建设是支持仲裁发展的物质基础,升级办公环境、优化硬件设施、扩大服务规模,是增强仲裁公信力、竞争力的基础措施之一。2020年5月,枣庄仲裁委员会依照《关于加强全省仲裁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鲁仲发〔2016〕5号)设定标准,高标准设置仲裁庭、档案室、评议室等技术用房,规划建设了业务党建长廊,各科室实现独立办公。枣庄仲裁委员会还配套出台各类技术用房管理制度、职责网格图、安防技防标准等管理制度9项,实现仲裁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为群众提供了更好的服务环境。
2022年6月7日,枣庄仲裁委员会秘书处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
二是明确责任,规范建设仲裁队伍。聚焦“党建引领、阳光仲裁”党建主题,将加强党的领导体现到制定的每一个文件、每一项制度。每年年初印发工作要点、党组和机关党支部学习计划,出台《党建业务双计划双责任清单》《党组书记抓党建促发展突破项目实施方案》《机关党的建设“两级三岗”(党组、机关党支部;党组书记、党组成员、专职副书记)责任清单》。开展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逐渐形成市级优秀支部工作法,成功创建市级优秀党建品牌,秘书处机关党支部被评为市级示范党支部。同时,贯彻落实省司法厅《全省仲裁系统开展纪律作风专项教育整顿实施方案》要求,制定方案连续三年开展思想能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落实人员责任,严格工作纪律,改进服务方式。整理修订14项工作制度汇编《秘书处工作规则》,出台23万余字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机关运转效能,优化了群众在仲裁服务中的体验感。
三是完善规则,规范建设仲裁制度。第五届仲裁委员会换届后,印发新的《枣庄仲裁委员会章程》《仲裁规则》。近年来先后修订完善包括“五规四核三审查”(即执行《仲裁员管理办法》《仲裁员办案规则》《仲裁员考核办法》《对违法违纪仲裁员处理的若干规定》《仲裁案件裁决核阅制度》等五项纪律规定,做实办案人员四级核查及专业人员核阅案卷三重审查)在内的仲裁员队伍、仲裁案件管理制度体系。优化健全《仲裁秘书处行为规范》,提升仲裁秘书队伍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规范化水平。构建了仲裁机构集体领导,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确保仲裁工作在法律纪律范围内开展活动。2020年以来,枣庄仲裁没有出现一起因违规办案被纪律处分、法律制裁的情形,打造了一支严纪律守法规的仲裁队伍。
二、坚持管理赋强,在正规化建设上用功,打造优质量的仲裁机构
办案质量是仲裁公信力建设的核心。2020年以来,枣庄仲裁委员会不断加强仲裁办案程序监管力度,从建立规范科学的运行机制、严明高效的监督机制入手,强化办案流程正规化建设,做到岗位有职责、过程有规范、细节有标准、人人有遵循、办案有保障,确保仲裁工作依规而行。
一是优化案件受理工作。报请市委编委审核印发秘书处历史上第一个机构职能编制规定、秘书处章程,仲裁工作实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制定《推进职能优化流程再造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优职能优流程优服务”提升行动。增加立案科、联络科2个科室工作职能,优化立案审理调解裁决4项流程,创新提出4项仲裁服务举措。升级打造案件受理窗口“一次办成、一台通办”服务模式,秘书长、科长定期走流程查不足,立案过程做到既审查立案条件、主体资格、手续资料,又审查证据材料是否真实完备。对可能涉稳涉访的群体性案件、重大疑难敏感案件进行立案前提醒谈话,当面告知当事人各项风险。立足枣庄实际,推进“仲裁+公证”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在仲裁文书送达、证据保全、合同债权赋强公证等方面,实现无缝衔接,提高仲裁工作质效。
二是优化案件审理工作。加强审理流程管理,探索形成组庭时阅卷梳理、庭审前分析研判、庭审后整理汇总、结案前精准调度的闭环模式,减少仲裁程序出现漏洞情形。严格按照办案时限要求,梳理和督办审限过长案件,集中办结临期案件。强化仲裁秘书日常管理,每周上报组庭、开庭、审结等有关信息,开展办案情况调度和业务研讨,提前查找可能阻碍案件推进的各种潜在因素,对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及时监督纠正,有效缩短开庭间隔时长和结案时间。重点关注多发型、新类型的国有资产纠纷案件,全员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利用方面的法律知识学习,对胜诉的国企案件,整理纠纷处理过程中的仲裁策略与良好经验;对于败诉的案件,总结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办案业务能力。
2023年8月9日,枣庄仲裁委员会召开五届四次全体会议
三是优化案件监督审核。每年召开委员会届中全会,全体委员依法行使监督职责。加强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沟通联系,出台工作衔接机制,明确8条衔接机制防范打击虚假仲裁。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与推进仲裁工作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强化日常办案工作中的廉政风险监管。在“五规四核三审查”监督机制,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和党内问责工作措施的加持下,仲裁权力始终在“阳光”之下,形成当事人、代理人、仲裁员、办案秘书、仲裁机构等多位一体的仲裁办案全程监督体系,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依法裁决,保障了仲裁办案连续保持优秀成效。
三、坚持服务赋强,在数字化建设上用心,打造高效率的仲裁机构
回应“高效率”这一人民期盼。针对项目在落地、投产、达效等环节遇到合同签订不规范、义务履行不到位、法律保障不全面等堵点难点问题,发挥仲裁主动贴近市场优势,突出数字化思维,利用互联网技术赋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确保仲裁工作依法高效。
一是创新工作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利用仲裁案件档案数字化管理成果,探索实施了要素式审理模式,围绕争议要素参照数字案件资源,集中进行调查辩论、案件分析,形成基本统一的受理裁决标准,实现类案审理提速升级,有效提升了办案质量效率,减轻了广大市场主体诉累。借助互联网优势,枣庄仲裁委与枣庄市中院及3个区人民法院搭建“仲裁+诉讼+调解”平台,推行“四调四心四解”全过程调解模式(案前调解,细心了解案情,找准症结劝解矛盾;庭前调解,耐心分析利弊,设身处地纾解矛盾;当庭调解,恒心释法晰理,劝导两方化解矛盾;裁前调解,公心分析法理,实事求是破解矛盾),最大限度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效果。枣庄仲裁运用调解机制解决纠纷的比例年均接近55%,案件平均处理时长较仲裁裁决程序缩短近三分之二,达成调解后的案件自动履行率接近100%。
二是深入走访市场,上门问计献策。与市司法局、市工商联联合出台实施意见,巩固6个方面机制做法,先后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在10余个镇街商会,开展“枣联枣好-仲裁面对面”走基层活动。由仲裁员、仲裁秘书、律师等组成的专家服务队,连续多年开展“百名仲裁员进百企”活动、承担市属重点项目帮扶任务,帮助走访单位健全缔约、履约、合同管理,以数字技术实现关键风险环节客观事实留存,降低还原事实和固定证据的成本。围绕业务难题建立调研清单,深入开展调研,跟进服务拟上市企业,创新运用仲裁方式解决物业纠纷,实现知识产权纠纷仲裁化解零突破。通过立体展现仲裁法律服务,让更多的人知道仲裁,需要的人相信仲裁,诚信的人选择仲裁,首选的人受益仲裁,最大限度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资金成本。
2024年11月2日,枣庄仲裁委员会上线省广播电台周末说法栏目
三是出台利企措施,助企纾困解难。大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打造线上线下宣传新矩阵,围绕“媒体+政务+服务”职能定位,积极建设枣庄仲裁委员会官网、今日头条号、手机微信群等平台。枣庄仲裁委员会还每年2次走进枣庄市《政风行风热线》栏目,就群众关心的仲裁法律制度问题与广大听众进行互动交流。依托市委市政府两办信息、枣庄日报、枣庄广播电台、法治枣庄公众号等媒体,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宣传枣庄仲裁。2020年以来,共向中国法律服务网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报送仲裁案例36篇,1篇仲裁案例获枣庄市以案释法典型案例优秀奖,1名同志获枣庄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先进个人。在做优仲裁宣传工作的同时,实现多领域、多终端、多样化高效便捷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作为我国内陆三四线城市的一员,虽然近几年枣庄仲裁整体工作一直在向上向好,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枣庄仲裁基础工作薄弱,受理案件数量和标的额增长较低,总体业务量在全省排名靠后,软硬件设施不完善,办公办案条件配置、人员队伍力量素质不强等方面。
差距摆在眼前、破局仍需躬行。接下来,枣庄仲裁委员会将把仲裁工作融入“规范化正规化数字化”建设,融入枣庄市发展大局,不仅追求办案的数据和业绩,更注重办案质量和社会责任;不仅突出仲裁发展利益,更注重维护市场主体实际权益;不仅强调仲裁融入社会,更注重融合在社会经济发展之中。以“守纪律、优质量、高效率”的仲裁服务,参与社会基层治理,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提升,彰显枣庄仲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强大活力,努力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枣庄仲裁委员会)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