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一企业负责人因无钱缴税,遂向会计借款“周转”。会计柳某同其男友泉某热心凑钱帮助公司渡过难关。然而,“慷慨解囊”的他们,却涉嫌职务侵占……
“在你俩合谋将铝杆运出厂子出售起,就构成共同犯罪……”,2024年12月,在宣布不起诉决定现场,经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释法说理后,柳某与泉某深刻悔悟,“我们已经认识到错误,以后决不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消失的铝杆
2023年11月初,会计柳某向A公司负责人报告,公司需交10万余元税款。因企业暂时无钱缴税苦恼,负责人便向柳某提出借款“周转”。两人私交不错,柳某也曾多次借钱给负责人,这次也爽快答应。
但柳某存款有限,便向其男友泉某借款。泉某陆续转给柳某10万元,柳某也“自掏腰包”,两人凑齐税款借给A公司负责人,帮助公司渡过难关。
11月22日,公安机关接到B公司负责人报警,称公司仓库内约5吨铝杆被人盗走,怀疑是会计柳某利用职务之便所为。
热心助人的A公司柳某和被公安机关认为有职务犯罪重大作案嫌疑的B公司柳某是同一人?柳某、泉某凑得的钱款究竟从何而来?
做假账攒“回扣”
原来,柳某同时担任A公司与B公司会计。B公司负责人经常出差,柳某实际负责B公司运营工作,其通过虚增损耗方式“平账”,积攒虚增部分到一定数量后会私留或销售,从而获得“回扣”。
11月初,泉某虽答应柳某请求,但实际上并无存款。遂向柳某索要在B公司“平账”积攒的铝杆,欲售卖以获取资金。
恰逢B公司负责人出差在外,柳某便利用其职务便利,安排公司仓库内的两根铝杆称重后出库,并嘱咐泉某先行存放,待公司未发现铝杆损失后再行“处理”。
然而,泉某为尽快获取资金,在未告知柳某其准备贩卖铝杆的情况下,联系好友寻找买家,最终将货款10万元转给泉某。泉某随后将货款交给柳某。柳某以为是泉某的存款,便将钱款陆续转账至A公司对公账户内缴税。
主动投案赔偿
B公司负责人回来发现,工厂铝杆账目对不上,遂联系销售经理,销售经理通过圈内客户消息,得知铝杆已被私自兜售,2023年11月22日报警案发。
柳某与泉某本想买回已售出的铝杆归还B公司,却得知一根铝杆已被拉丝使用,只剩一根铝杆。两人四处求购不得,接到公安机关传唤后,次日投案自首。经认定,涉案铝杆重量约5.9吨,价值10万元。
2023年11月23日,犯罪嫌疑人柳某主动向B公司负责人退赔12余万元,取得谅解。
2024年5月,案件移送宜兴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承办检察官经审查认定,柳某身为单位工作人员伙同他人,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构成职务侵占罪。泉某实施侵占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的共同犯罪。但考虑到柳某与泉某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认罪认罚及被害单位损失得到赔偿,且对柳某表示谅解,可依法从轻、从宽处理。
2024年11月20日,该院就犯罪嫌疑人柳某、泉某作相对不起诉决定召开听证会,被邀请代表充分发表意见,一致同意检察机关拟不起诉意见。日前,该院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检察院 赵誉涛 巩守泽)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