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创新服务模式 优化服务供给

努力打造国内商事仲裁优选地

2024-12-27 17:16:24 来源:法治网 -标准+

近年来,青岛仲裁办对标国内最优、国际一流,全力推动青岛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第二、第三届中国仲裁公信力评估中,连续获评“全国十佳仲裁机构”。截至8月底,传统案件数量同比增长39%,互联网案件数量为去年受理数量的24倍;审限内结案率提高4个百分点,快速结案率提高14个百分点。无被法院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案件。

创新“三化并举”解纷体系,打造公信仲裁新名片

发挥一裁终局、专家断案、保密性强等仲裁特色优势,把“依法、亲和、公正、高效”的理念融入商事纠纷化解实践,精准服务、公正裁决,不断提高青岛仲裁公信力和影响力。

立案便捷化,推进亲和服务常态长效。发布案件受理服务指南,条目化列明立案须知、一码缴费、文书模板等,通过及时、即时的立案指引,实现“一张明白纸,群众少跑腿”。面对案件大幅增长现状,设立服务热线,增加午间立案岗、指定咨询服务专员,加强对新型案件、疑难复杂案件的仲裁申请指导,最大程度优化仲裁体验。按照省规定修订仲裁收退费办法,降低小额仲裁案件收费标准,优化退费流程,实现“免申即享、一次退清”,降低仲裁成本,切实提升当事人仲裁获得感。

审理规范化,推进案件办理提质增效。聚焦“公正与效率”,完善内部研讨、专家论证、重点案件管理等制度,以制度建设推动案件办理质量提升。强化办精品案件意识,严格把控裁决期限,对临近审限案件进行提醒,对超期未组庭、超审限案件等进行台账式管理,进一步推动快办案、办好案。根据当事人意愿,推行“双休日开庭”,增加开庭排期数量,及时化解纠纷。组建类案审理团队、专案办理团队,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构建案件质效提升大格局。

调解多元化,推进诉源治理多维共治。健全仲裁前调解模式,完善调解规范,打造多元法律服务中心,吸引11家调解组织入驻,聘任两批仲裁调解员71名,提升法律咨询、纠纷调解、仲裁确认一站式服务水平。健全“仲裁+调解+诉讼”模式,与平度市、市北区、崂山区、胶州市、黄岛区、市南区、莱西市等基层法院建立法仲衔接合作机制,推动调解服务向解纷前端延伸,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解纷渠道。

完善“三项机制”惠企服务,护航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深化仲裁宣传推行,丰富仲裁服务方式,以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回应企业高质量发展“最需要”。

完善全链条闭环服务机制。出台三批共36条仲裁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开展全员宣传推广仲裁法律制度行动,普及仲裁法律知识,让企业解纷止讼有更多选择。深化“领导带队、专家参与、专员跟进”上门服务模式,紧盯市场主体准入、项目建设、生产要素保障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堵点,帮助企业规范合同文本、摸排潜在风险、维护合法权益,推动仲裁服务向“前端加强风险防范、中端做好纠纷化解、后端实现诚信履约”延伸,实现企业发展活力与仲裁服务能力“双向提升”。

完善“仲裁+N”协同联动机制。聚焦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围绕海事海商、住房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金融等重点领域,积极对接市住建局、市国资委、市商务局、市工商联、市土地储备整理中心、金家岭管委等部门、功能区,强化政策衔接、工作对接和信息共享,凝聚“仲裁+N(联动单位)”强大合力。联合市实体办、市司法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开展企业风控管理、港口航运、知识产权等专题讲座,提高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形成多点发力、一体联动的惠企服务格局。

完善智慧仲裁“云”服务机制。积极争取市级财政资金,加快打造应用场景丰富、服务渠道多元、“一网通办”、集约高效的仲裁综合服务平台——“青岛智慧仲裁平台”,促进仲裁服务由线下向线上转变。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拓展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应用场景,助推区块链电子合同存取证团体标准成功发布,“基于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的商事仲裁新模式”入选全省新型智慧城市扩面打榜上榜优秀案例,并在全市推广。

做强“三个领域”专业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优做强建设工程、金融、涉外等专业化领域,提升服务能级,彰显专业水准,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做强建工仲裁,服务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针对建设工程纠纷项目参与方多、法律关系复杂、专业性强等特点,发挥建设工程仲裁院作用,推动成立市建筑业协会调解仲裁中心,与市住建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市工商联加快构建纠纷化解联动机制,同向发力服务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建设工程争议评审规则,综合运用庭前调解、争议评审等手段,妥善化解合同纠纷,服务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

做强金融仲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针对金融纠纷批量化、类型化等特点,加快批量金融纠纷要素化办理,以“一次开庭审结”为目标,实现金融类案件快审、快结。与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及保险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对接,提供专业精准、权责对等的法律服务,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联合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金家岭管委等,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青岛金融样板,凝聚多元解纷合力。与市、区两级法院深化信息共享、业务交流、风险研判、典型论证等机制,推动金融案件保全、执行提速增效,营造仲裁友好型司法环境。

做强涉外仲裁,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市商务局、市贸促会、上合示范区管委、青岛自贸片区管委等建立合作机制,开展涉外企业服务活动和法治人才培养,提高企业应对海外风险和权益维护能力。发挥青岛自贸片区国际仲裁中心、上合示范区国际仲裁院、国际贸易仲裁院作用,为涉外企业提供定制化仲裁服务。联合胶州市法院在上合示范区成立“法正·亲和”工作室,开设法律咨询服务窗口,服务保障上合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海事海商仲裁,与青岛海事法院联合建立诉讼与仲裁衔接机制,促进海事仲裁与海事司法良性互动,服务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青岛仲裁委员会办公室)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