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小湾村的美丽蜕变

2024-12-24 16:23:54 来源:《贵州日报》 -标准+

在悠扬的芦笙伴奏声中,戴着银饰的苗家姑娘手拉手纵情歌唱,周围村民的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12月19日,虽已寒冬,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小湾村却很火热。

望着广场上载歌载舞的村民,83岁的退休老支书阮中勤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几年,村里变化太大,村庄环境变样了,村民精神面貌也变样了,今年,我们村种的蓝靛还卖到了广东。”

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今天的小湾村,可是远近闻名的幸福村。可顺着时间线往回看,几年前,小湾村土地贫瘠、交通滞后、产业结构单一……村民的日子过得并不舒心。

近年来,小湾村坚持党建引领,紧抓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定点帮扶机遇,通过高标准谋划和打造,小湾村发生了“美丽蜕变”。

“最直观的改变,就是环境。”小湾村党支部书记秦江山说,曾经,小湾村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严重,生活垃圾更是随处可见,“脏乱差”的村容村貌不仅老百姓头疼,还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大阻碍。

2021年,安顺市开展宜居乡村创建工作。抓住机会,小湾村制定了村党支部牵头负责、党小组和村民自治小组具体实施、全村党员群众参与、村民监督小组进行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同时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结合当地民族文化特色,挖掘和利用农户院落空间打造“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

曾经的“脏乱差”变得美如画,如何让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乡村旅游,成为小湾村的破题之道。

穿过村口的小河,记者来到蓝靛DIY体验室,蜡染精致工艺品琳琅满目,民族服饰、丝巾……各种各样的蜡染产品让游客应接不暇。

“悠久的蓝靛栽种历史和蜡染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秦江山说,通过集蜡染加工、刺绣、民族服饰于一体的产业链,游客可以体验从蓝靛种植、生产蓝靛膏、染制布匹、刺绣加工到民族服饰制作的全过程。

再往村里走,村里的房屋墙壁上还绘制了特色田园画,利用废旧木材、鹅卵石、老石磨、青瓦等物件打造出极具乡村特色的自然景观,微花园、微景观更是处处可见。

而在蓝靛主题文化民宿,“沉睡”老屋改造的网红民宿,与田园风光相得益彰。新建的乡愁馆,富有乡村特色和泥土气息的老物件,记录了小湾村发展的印记。就地取材改造的“牛栏书吧”尽显民族风情。不少游客一住就是一个月,体验村里的农家生活。

如今,打糍粑体验、露天乡村“坝宴”……各类特色活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小湾村因地制宜推动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今年7月,村里举办了紫云首届‘靓丽猴场·甜蜜小湾’休闲垂钓大赛。我们又探索‘党建联建+产业联营’新模式,与周边的四合、曙光等6个村联动,种植各类精品水果、蔬菜。”秦江山高兴地说,未来,小湾村将以优势产业为着力点,结合美丽村居环境,全面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4年12月24日《贵州日报》记者 杜延卿)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