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退款不退货 买家被告上法庭

2024-12-19 15:58:45 来源:《青海法治报》 -标准+

一买家在某网络购物平台购买商品后,发现网店发错款式,客服主动赔付。收到商家退款后,买家却不退还商品,商家为此起诉要求买家赔偿损失。这样的诉求会得到人民法院的支持吗?近日,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网络买卖合同案。

案情

杨某在某网络购物平台经营一家女装店,今年5月24日,毛某在该店铺购买女装上衣一件,价值19.5元,通过快递发货,毛某于6月1日签收。因网店仓库失误发错款式,客服人员主动向毛某道歉并提供退货退款包运费服务,平台介入后,毛某成功获得退款19.5元,但毛某仅申请退款,并未退还商品。后客服人员多次与毛某协商退还商品无果,遂将毛某起诉至人民法院,要求毛某退还货款19.5元及支付店铺损失费300元、律师咨询费1000元、打印费50元、快递费21元,共计1390.5元。

受理此案后,因原告远在外省,且涉案金额较小,承办法官及时组织双方当事人线上调解。经核实,毛某承认未退还商品的事实,同意与原告调解处理,但对原告主张的赔偿数额有异议。承办法官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对赔偿数额分歧较大,随后结合案件进展情况,向双方当事人说明网购平台框架协议及相关法律法规,并劝诫双方当事人切勿破坏诚实守信的交易原则。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庭外和解,原告撤回起诉。

释法

网络购物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便利,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网购平台在消费者申请仅退款服务后提供秒退款,但部分消费者认为平台受理了“仅退款”,即无需再和商家沟通退货的问题。实际上,除电商平台或商家有特别承诺外,所谓“仅退款”通常是买家未收到货或拒绝收货,所以不存在退货问题,并非指买家可以在收到商家的退款后无偿占用货物。

消费者在网购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退货退款方式,在没有和商家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仅退款不退货”不仅是不诚信的行为,还可能涉嫌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切勿为了“薅羊毛”、占便宜而触碰法律底线。良好的网络交易秩序需要商家与消费者共同遵守平台规则,诚信经营,诚信购物。

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024年12月18日《青海法治报》记者 郭佳 通讯员 马昕)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