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网友发现“张文宏医生”带货了。视频中,张文宏在卖一种蛋白棒,很多居家的老人信以为真,开始下单。后经核实,该视频为AI(人工智能)合成,而视频商品橱窗内售卖链接显示已出售1200多件。针对此事,张文宏本人表示,这样的卖货账号不止一个,我多次向平台投诉但屡禁不绝。很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特别是年纪较大的市民,就很容易相信。
此前,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也公布了一起涉及侵害他人肖像权的案件。该案中,原告赵某是一名短视频博主,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拥有很多粉丝。被告运营一款手机换脸软件,用户可以挑选该软件里众多网红及明星的肖像视频,点击即可实现“换脸”效果,交费后还可以导出该视频。原告认为被告公司未经授权擅自使用其肖像视频进行“换脸”,侵害其肖像权并非法牟利,将其诉至法院。法院在审理后作出判决,被告向赵某赔礼道歉,并赔偿财产损失及合理维权费。
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合成技术的快速发展,“AI换脸”等应用软件广泛兴起,自然人肖像权被侵犯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在图片视频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时代,如何保护自然人的肖像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律师观点:
1.任何技术的应用,均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随着AI技术的发展,各种合成图片视频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风险。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非法使用公民的肖像。未经本人同意,利用他人肖像合成视频或图片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
2.AI技术生成的图片或视频,虽然与本人肖像有所区别,但只要以社会普通人标准从面部特征、身体形象等识别出对应主体身份,则构成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3.权利人不仅对本人真实的肖像享有肖像权,而且对AI生成的对应人物形象肖像亦享有肖像权,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4.利用AI技术手段对自然人的肖像进行篡改、伪造或自动生成等,不仅会侵害自然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就要承担不利后果。
律师介绍:
孙宏臣,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后,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出版《民法总则精解》《土地承包经营权解析与重构》《网络安全法一百问》等专著和著作三本,发表文章十余篇。做过大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商事案件,担任国有企业及多家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法律顾问,团队成员多位律师具有法学博士学位,专注于公司商事纠纷、信托、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疑难复杂诉讼纠纷解决。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以“更好的公司法务律师”为发展目标,不断探索、优化独具特色的真正的“一体化管理运营”机制,成为在诸多业务领域有深度实践并处于业界领先地位的综合性专业法律服务机构。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