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黎亮村的幸福生活

2024-12-13 15:49:29 来源:《广西日报》 -标准+

工作队员向种桑养蚕户发放优质桑苗 林小红 摄

一条条水泥路整洁通畅,一座座农家小院瓜果飘香,一个个百香果园延绵起伏……初冬的广西崇左市天等县福新镇黎亮村,仿若一幅秀美的乡村画卷。这一切,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得益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驻村帮扶。

2023年以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派驻黎亮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探索致富增收路子,推进各项帮扶措施落地见效,初步打造了以肉牛养殖、黄金百香果、桑蚕、农产品加工、农家餐饮住宿等为支柱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有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用实际行动彰显了责任与担当。

环境整治 乡村处处皆风景

“村里有小花园,空气又好,我经常邀请其他村的朋友过来唱歌吟诗。”退休老师黄庭耀高兴地说。

“我们屯以前地上都是鸡粪牛粪,现在人畜分离,环境越来越好。”小罡屯农户赵国深自豪地说。

驻村工作队依托“两高两道”沿线风貌改造提升工程,组建临时党支部,制定村规民约、门前三包条例,动员群众配合乡村风貌改造试点工作。在党员、屯干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小罡屯拆除16栋旧瓦房、61间附属房,清理乱堆乱放、围墙72处,立面改造56栋。改造后,村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以前因为乱搭乱建狭窄曲折的道路也变得宽敞笔直,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各家门口,全村各屯风貌焕然一新。

产业发展 推进强村富民

2023年伊始,工作队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走家入户走访了解村里的资源禀赋,制定村集体经济增收规划,对接后盾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各部门,争取资金、项目、资源,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推动肉牛养殖业成为本村主导产业。

“我们采用‘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村委通过出资、出租场地的方式与相关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签订肉牛发展协议,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提升群众积极性。”工作队负责人表示。

优化“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产销链条。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2023年以来村集体投资20万元入股心怡种植合作社,收购、销售百香果,同时借助电商平台,优化销售渠道,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发展局面。

强化“抱团”发展理念。免费提供百香果苗10万余株,辐射带动周边15个行政村;牵头协调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定点帮扶的其他7个村与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签订发展水产养殖协议,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

为使桑蚕产业平稳发展,工作队动员群众扩大桑蚕种植面积,更新桑树品种,免费发放“桂桑6号”桑苗35万余株,全村47户种植桑树400余亩,实现户均增收3.5万元以上,全村蚕茧产值200万元以上。

该村还注重产业链延伸,积极协调解决村内众福食品有限公司用地、资金短缺等问题。今年,村集体投资20万元,推动公司与农户签订种收供需协议,商定收购保底价格。

用心用情 办实事解民忧

工作队强化底线思维,紧盯目标人群,扎实开展防返贫监测专项排查及群众增收工作,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农户办理交通补贴、劳务补助、产业奖补、小额信贷等。

利用后盾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帮扶资金10万元,购买56盏太阳能路灯,有效降低因交通设施不完善引发的交通事故。

为提升村委服务能力及扩大村集体经济收入,驻村工作队助力黎亮村与广西一家公司签订新能源充电站建设协议,计划在村委大院投资建设10座充电桩,预计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7000元以上。

驻村工作队同时协调后盾单位帮扶资金对布邦屯、布亮屯、布扫屯等利用率不高的集中养殖小区进行升级改造,购买2700只60天大的土鸡苗,与8户农户签订代养协议,打造“代养土鸡”特色产业,持续带动村集体经济及群众增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一桩桩实事凝聚着驻村工作队的辛勤和智慧,架起了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如今的黎亮村,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兴旺,村居环境宜人,乡风文明淳朴”的乡村振兴幸福路,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全区乡村振兴示范村。

(2024年12月13日《广西日报》通讯员 邓蕾雅 黄馨瑶 记者 陈静)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