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物业”有“大民生”,物业服务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民群众对物业管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物业纠纷案件逐年增多,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人民法院坚持“调为先、人为本、和为贵”工作理念,总结化解物业纠纷“四式”解纷方法,将审判触角向前延伸、向外拓展、向下着力,积极推进物业纠纷源头化解和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
打造“圆桌式”法庭,为调解添仪式。一是营造和谐氛围。传统法庭注重庄严肃穆,容易将本身情绪激动的业主放在法院对立面。打造“圆桌式”法庭,让法官、物业、业主同坐一桌,有效拉近距离,让调解更具仪式感。二是给予正向激励。对达成调解或者和解协议的当事人,发放“无讼和解卡”,通过“仪式感”给予当事人正向激励,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充分凸显非诉解纷方式的经济、简便、高效、非对抗特点。
探索“座谈式”庭审,为解纷寻出路。一是要求经理出庭。物业纠纷中,针对业主所反映的物业公司服务存在的问题或瑕疵,要求物业公司经理出庭,面对面予以回应,以沟通促调解。二是邀请代表参与。必要时邀请物业科、社区、业委会代表等共同到庭,共同倾听业主反映的诉求,针对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从根本上化解矛盾。
采用“要素式”笔录,为审判提速度。物业纠纷一般事实较清楚、权利义务明确,争议不大,通过庭前填写《物业纠纷庭审要素表》,对固定案件的事实和法律要素进行提炼,就各要素是否存在争议进行归纳,有序推进庭审顺利进行。要素式庭审,减程序而不减权利,实现简案快审,庭审节奏更加快捷,焦点问题更加清晰,有利于推动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有速度、有温度、有智慧”的司法服务。
创新“1+1式”判决,为服务增品质。一是打造示范判决。针对同一小区产生的批量物业纠纷矛盾,深入总结分析该小区物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业主拒缴物业费的主要理由、双方的矛盾症结,发布一批示范性、典型性判决,引领同类纠纷矛盾化解。二是加强司法能动。将司法建议作为新时代人民法院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助力多元解纷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宣判时同时给物业公司送达司法建议函,以司法建议“小切口”,促进物业公司科学决策、完善管理、消除隐患、改进工作、规范行为,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石忠玉)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