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满释放离开监狱时,王某向民警们深深鞠了一躬,主动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想把自己的改造故事分享给其他罪犯,让他们少走弯路”。
江西省女子监狱阳光调解现场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束光。那束光,或许是希望,或许是梦想,或许是信仰。江西监狱民警犹如教育改造战线上的“读心”人,他们常常把自己化作一束光,照亮罪犯内心黑暗的角落。
危机干预驱走“心魔”
李某,未婚,初中文化,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2010年3月投入南昌监狱服刑,改造期间因陷入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企图自杀。
一场心理危机干预随即展开。
个性方面——李某家教严格,父亲处罚孩子简单、粗暴,使其从小就形成内向、自卑、敏感、缺乏自信的性格。
认知方面——李某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成为家人的负担,且没有能力挣钱孝敬父母,加上刑期长,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不如一死了之。
情绪方面——李某被悔恨、内疚、自责、抑郁情绪所困扰,有内心冲突,情绪低落,且对负性情绪的困扰不能自行解决。
管教民警对李某进行“心理画像”,进行个性分析测验、抑郁症测试等心理测试,制定了“一对一”帮教方案,采用倾听、共情、关注等心理矫治手段,运用支持性心理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给其关怀和帮助,使之度过危机情境,逐步走上积极的改造之路。
为驱走“心魔”,激发改造“心”动力,管教民警同时对李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运用“浇花浇根”的理念,帮助李某改变固有的想法,焕发新生的力量。
在一场亲情会见中,李某哭着对母亲说:“我一定会积极改造,争取获得减刑,早日回家和您团聚!”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为探索丰富多样的教育改造手段,江西监狱全方位了解罪犯的前科劣迹、家庭婚姻、教育就业、身心状况、现实表现,为罪犯“全面画像”,为后续因人施教、个别矫正、效果评估等工作提供科学参考,积极创新教育改造模式,及时引导罪犯校正新生的航向。
团体辅导逐梦“心愿”
点亮微心愿,争做圆梦人。
近日,豫章监狱气氛热烈,一场以“逐梦前行奔新生”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正在举行,近百名罪犯在辅导老师的引导下敞开心扉,释放压力,分享体验。
“新生队”“超越队”“必胜队”“战狼队”……一个个励志的队名,让队员们精神为之大振。在“好运连连”“喜从天降”“鼓动人心”等别开生面、寓意丰富的户外团体体验环节中,队员们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现场掌声、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
梳理人生轨迹,明晰未来方向。辅导老师精心设计了情绪卡,里面包含“我的烦恼”“我的收获”“我的期待”“我的改变”等内容,引导罪犯自我反思,重新规划,开启新的人生之旅。
李某因盗窃罪入狱,他在情绪卡中写道:“我的烦恼是,过去走错了路,导致入监改造,让家人伤心。我的改变是:生活要脚踏实地,不能幻想走捷径。我的期待是:争取早日减刑,回家孝顺父母。”
“我有勇气面对人生的挫折,我有能力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新人……”活动结束时,罪犯举起右手郑重宣誓,用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对罪行的忏悔和新生的向往。类似这样的团体心理辅导,服刑十年的罪犯王某已参加过多次。
“在监狱的这十年,我收获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王某刑满这天一大早,司法所工作人员和王某的亲属就驱车来到监狱大门口等候。这一天,王某和家人已期待多年。
十年,对于王某而言,不再是简单的天数叠加,而是一次生命的蜕变。打架斗殴、抗拒劳动、不服从管理……这个曾有过三次犯罪经历、在监狱小有名气的“刺头”,在管教民警用心用情帮扶下,已彻底换了一个人。
王某的几次犯罪都与盗窃、抢劫有关。“我没有什么一技之长,那时年纪也小,总想学古惑仔,笑傲江湖。”在监狱改造的日子里,王某苦练服装加工和电动缝纫职业技能,已获得缝纫工(服装制作)国家资格证书。
刑满释放离开监狱时,王某向民警们深深鞠了一躬,主动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想把自己的改造故事分享给其他罪犯,让他们少走弯路”。十年刑期,从此蜕变。一声道谢,是一份认可;一个鞠躬,是一份信任。法律有温度,教育显担当,因为“走心”,新生路上不迷茫。
法律服务解开“心结”
近日,赣江监狱教学楼里人头攒动,由江西省监狱管理局联合新法治报社、江西求正沃德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开展的“送法进高墙”法律服务活动在这里举行。高校法学教授、社会法律服务志愿者和监狱公职律师深入基层一线,为罪犯提供法律知识讲座和法律咨询服务。
“我目前已无能力执行财产判项,还有减刑机会吗?”
“我的妻子提出与我离婚,可孩子尚未成年,我的孩子怎么办?”
“被捕前与他人投资入伙开公司,现在公司的经营状况不甚了解,我的合法权益如何保障?”
……
一个又一个问题,一个又一个疑惑,罪犯纷纷向法律服务团成员提出咨询,法律服务志愿者和公职律师一个个耐心解答,提出意见建议。
近年来,江西监狱充分发挥法律服务在教育改造中的正向激励作用,创新优化法律服务工作,综合运用好“12348”法律咨询服务、公职律师法律咨询服务、“公益律师送法进高墙”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法律服务宣传体系,为罪犯消除真困惑、解决真问题,教育引导罪犯尊法、守法、服法、信法,激发罪犯学法用法的积极性,牢固树立遇到事情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弘扬自觉尊法学法、遵规守纪的改造正气,坚定罪犯早日回归社会的改造信心。
(2024年12月5日《法制文萃报》记者 黄辉)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