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以“三心”深耕未成年人权益 保护司法“责任田”

——山东省新泰市人民法院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工作纪实

2024-12-05 15:41:27 来源:法治网 -标准+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山东省新泰市人民法院秉持“特殊、优先、双向、全面保护”的政策理念,以“三心”做深做实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坚决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用法治利剑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精心普法,让“法治种子”根植心间

“有谁要当我们的‘小法官’?”“我当!”“我当!”“我当!”刑事审判庭里,热闹非凡,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银河社区30余名小学生争先恐后要到审判席上扮演法官。

在干警的带领下,孩子们身着法袍,走上审判台,当起了“小法官”,零距离体验了法庭的神圣和庄严。“大家以后想不想当法官?”“想!”“想不想成犯人?”“不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道。通过情景代入式的普法教育,孩子们对法院工作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近年来,新泰市人民法院坚持关口前移,抓实普法教育。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加强全社会涉未成年人普法宣传。2023年以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8次,法院开放日活动4次,5名干警被聘请为法治副校长,5000余名学生受到法治教育。干警创作的法治教育读本《校园里的法律故事》和法治微电影《迷途》《正道》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耐心调解,为“幼苗”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父母离婚,不代表对孩子亲情的终结。”速裁团队法官焉兆生说道,“在案件调解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着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坚持情理并用,帮助孩子找回‘走失’的父爱。” 

梁某与赵某婚后因感情不和离婚,双方约定,婚生子梁某某由母亲赵某抚养,梁某需每月支付800元抚养费。由于梁某离婚后并未按月支付抚养费,也未曾探视过孩子,梁某某、赵某遂向新泰市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梁某支付抚养费。

“父母离婚已经给孩子带来伤害了,绝不能因为抚养费纠纷再让孩子对父亲产生亲情上的裂痕。”焉兆生法官迅速确定了调解结案的思路,通过多次耐心细致的释法说理,梁某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忽视,于开庭当日支付了全部的抚养费并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会多抽出时间探望孩子。

近年来,新泰市人民法院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妥善审理涉未成年人婚姻家庭案件,优先保障未成年子女权益。2023年以来,审理涉抚养费等婚姻家庭案件1200余件,执行涉抚养费案件86件,执行到位金额113万元,与妇联、各村妇委会主任配合,共同化解涉抚养费等婚姻家庭纠纷400余起,无一矛盾激化案件。

暖心帮扶,以“法治阳光”指引成长方向

“王阿姨、徐阿姨,我真的错了,我今后一定好好学习,早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未成年人李某某在守望心理咨询工作室接受心理疏导时对少年法庭法官王洪凤、干警徐晓明感谢道。

李某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承办法官王洪凤通过跟踪回访了解到李某某最近思想包袱较重,学习成绩不稳定。“孩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还很长,绝不能让孩子因为犯罪而毁掉一辈子。”王洪凤法官暗下决心。

为此,少年法庭联合“守望心理咨询工作室”,由法官王洪凤与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干警徐晓明联合对李某进行心理疏导、回访帮扶。经过两个小时的疏导,李某敞开心扉,打开心结,表示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调整行为方式,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努力学习。

对于未成年审判工作而言,案结事了并不代表着画上圆满的“句号”。近年来,新泰市人民法院坚持职能向后延伸,打造“陪伴式”司法,联合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成立“守望心理咨询工作室”,组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队伍,形成了“跟踪回访、心理疏导、帮扶救助”于一体的全流程保护体系。2022年以来,共对21名未成年犯进行心理辅导,无一人重新犯罪。(山东省新泰市人民法院 李作龙)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