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居民小区屡见高空抛物事件,“头顶上的安全”引发社会关注。
11月28日,福建泉州安溪县某高层住宅小区,一个未熄灭的烟头从天而降,将楼下暂放在通风采光井处的纸箱引燃,危及旁边的民房窗台、天然气管道。所幸火势被业主及时扑灭,未造成较大损失和影响。无独有偶,浙江杭州某小区一辆儿童自行车从天而降,重重砸在单元楼门口,把附近居民吓得心惊胆战。物业公司查看监控后,确认自行车是从十九楼扔下。这两起案件,都属于高空抛物的案件。高空抛物危害极大,又因其隐蔽性较强、偶发性较大、定位查处困难等因素,使得高空抛物行为成为高层小区居民挥之不去的担忧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如何惩治高空抛物行为,侵权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呢?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规定,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律师观点:
1.刑法规定的“高空抛物罪”,针对的是高空抛物行为,而非高空坠物。过失导致物品从高空坠落,致人死亡、重伤,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过失致人重伤罪。
2.民法典规定高空抛物或高空坠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失的,如果不能确认具体的侵权行为人,则所有“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均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是基于法律规定的一种特殊责任形式。
3.物业服务企业要做好高空抛物相应预防工作,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律师介绍:
孙宏臣,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后,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出版《民法总则精解》《土地承包经营权解析与重构》《网络安全法一百问》等专著和著作三本,发表文章十余篇。做过大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商事案件,担任国有企业及多家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法律顾问,团队成员多位律师具有法学博士学位,专注于公司商事纠纷、信托、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疑难复杂诉讼纠纷解决。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以“更好的公司法务律师”为发展目标,不断探索、优化独具特色的真正的“一体化管理运营”机制,成为在诸多业务领域有深度实践并处于业界领先地位的综合性专业法律服务机构。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