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五湖芦花摇秋韵

——记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五湖湿地

2024-12-04 15:53:35 来源:法治网 -标准+

当北方冬日的萧疏气息铺天盖地的时候,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的五湖秋色在“立冬”后方才姗姗而来,多少有点儿“迟到”的味道。

秋之意蕴该来则来,自有其节奏,本无早晚。然自先祖创设节气,以别物候、记时序,便有了先后、早晚之分。节气源于黄河流域,是故地处武汉南端的五湖湿地,各种物候较节气总是迟到——春短夏长,秋延夏状;凛冬从不侵扰,立冬方现秋韵。

虽则时日迟延,但五湖湿地秋的韵致不减反增、不降反浓。

五湖湿地是长江边五个互连互通的水荡子,包括五湖湿地在内的整个汉南本就是“夏水冬陆”的沿江沼泽,后因围垦大部被迫“荣升”陆地。五湖湿地因距长江太近、围垦条件“太差”被人“抛弃”,成了长江中游唯一保存完好的开放型河口湖泊原生态湿地。

凡有湿地处,便有芦苇生。芦苇分布广泛,江河湖泽、池塘沟渠等都有其足迹,得名于《本草纲目》,古称蒹葭,是抒发春去秋来匆匆之意、悲凉之感的代表物种。“黄芦苦竹”便是左迁的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眼中的湿地意象。如今的五湖湿地虽然依旧有太多黄芦苦竹的子孙在此繁衍生息,但因换了人间,其意象已全然不同。

初冬时节,叶黄水亮,一望无际的芦苇白茫茫占满双眼,莽苍无尽之感扑面而来。碧空之下,纵目远眺,芦苇与天地相接,芦花似摇曳飘雪。若有兴致在此支一古筝、握一黄卷,梵一艾香,吟咏一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应该极有意境吧!微风过处,送来缕缕芦香,亭亭玉立之芦枝低眉顺眼、欠身颔首;飘飘欲仙之芦花如绒摇秋、藏羞带笑。此情此景,你会忍不住移步上前,轻抚芦花,但感柔滑如丝如绸,手痒心酥,如同轻握《硕人》中所描述的美女庄姜之柔荑小手,令人陶醉窒息。

湿地中偶有小块陆地拱出水面,称之芦洲,是候鸟的驿站、留鸟的家园。此时从遥远西伯利亚避暑回来的天鹅,牵着徐徐南归的暖风衣角亮翅南翔、俯瞰大地,选中五湖湿地翩然而下,在洲畔优雅嬉戏,白白净净一片,叽叽呷呷一团,晃来晃去,悠哉悠哉,好不惬意。微风吹过,芦苇耳鬓厮磨、沙沙作响,潜伏其中的无数叫不出名字的小鸟,隔段时间便不知何故“刷”地齐飞,在天宇下沙尘般遮天蔽日,组成变幻莫测的阵型,时而如浅灰的大网撒来撒去,时而如薄透的浮云飘荡游弋。正当你凝神静望时,突然它们像接到紧急命令似的,“倏”的一下、“刷”的一声化整为零,全部没入芦苇,踪迹全无。

薄暮时分,三五成群的大雁在低空盘旋,是找寻贪玩未归的孩子?还是晚餐后的悠闲散步?我猜不到,只有雁知。它们在空中披风沐雨、感冷知暖,随天旋、陪地转,稍事休息后继续向南,至衡山最高峰便歇脚不前、盼春等春了,是故该峰叫回雁峰,是衡山七十二峰之首。

盘旋的大雁唤醒了我记忆深处的那首老歌——《雁南飞》“……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今天的它们应如我们一样,正在用今天的秋韵静盼春天的回归!

芦苇的地上部分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令人思绪万千的美景,那看不见的根部又在做些什么呢!它也没闲着,正默不作声、憋着劲儿冲破重重阻力,在泥土中滋长、蔓延,编制出一张巨网,牢牢抓附水下的泥土不被雨水冲走、江水带走,使江河安澜、人类安宁。同时肆意挥洒自己超强的“吸毒解毒”功能,如“吸盘”般把水中的漂浮物、铅汞、磷化物等占为己有,“捆绑”在自己身上,让水变得更清更净,供人们享用,真可谓“毒了自己,净了人间”。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只做不说、默默奉献”吧。孔子有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如此说来,芦苇也不愧是君子呀!

这么好的湿地应该是保护区吧!我自忖。网上一查:自然存放,纯粹天然!我不禁有些隐忧了——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因人的过度活动已然成为稀缺资源,我不愿因人的因素而失去,不愿“独乐乐”,更愿“众乐乐”。或许有关部门已着手设立保护区的工作了。我期待着,也推动着……

揽回思绪,驻足引领,极目西望,但见夕阳在山,人正影长。天边有晚霞飞彩,浮影若动;眼前有芦花摇红,艳映琼浆。苍穹之下有众鸟盘旋,大地之上有万物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同处,此情此景,此乐何极!(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杨俊广)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