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检察官的释法说理,促成我们和解,让公司终于从纠纷中解脱出来,有了继续经营下去的希望!”近日,辽宁省盘锦某公司在与申请执行人卞某某和王某某达成和解后,对盘锦检察机关的积极作为表达感谢。
2021年6月15日,卞某某和王某某与盘锦某公司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但在交易过程中出现了问题。2021年10月12日,双方就该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达成了民事调解书,但企业又因为资金问题,迟迟未按约定履行义务。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卞某某和王某某不得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面对这一情况,法院决定对被执行人两千余平方米的房产进行评估后拍卖。该处房产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一旦被拍卖,企业将陷入无法转圜的困境。在房产即将被拍卖之际,被执行人向兴隆台区人民检察院申请执行监督,希望能中止拍卖程序。
兴隆台区人民检察院受理监督申请后,对案件进行了详细的审查。经过认真分析,承办检察官认为本案的执行程序并无瑕疵,查封和评估程序均合法合规。因此,从法律角度来看,不支持被执行人的监督申请是合理的。但是,检察官也意识到,一旦作出不支持的决定,企业将面临重要资产被折价拍卖的风险,会严重影响正常经营。同时,申请执行人也面临着债权无法实现或被迫接收无法变现房产的风险。
为了彻底解决当事人的诉求,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兴隆台区人民检察院主动向盘锦市人民检察院汇报情况。两级检察机关通过分析研判,充分发挥一体化办案优势,积极引导双方达成和解。
在化解过程中,办案人员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坚持“如我在诉”的理念,认真倾听双方当事人的诉求。从“背对背”到“面对面”,检察官经过多轮释法说理,晓以利害,帮助双方权衡利弊。最终,在检察机关的积极引导和法院执行部门的协助配合下,双方当事人从“对立”走向“对话”,从“四处告状”走向“握手言和”。
今年5月,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企业通过分期支付保住了房产,为生产经营“缓过了一口气”,债权人的债权也得到了有序清偿。
在该起案件中,盘锦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穿针引线”,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检察环节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了法律监督、营商环境与社会治理的同频共振,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新活力。(辽宁省盘锦市人民检察院 赵晓静 柳月)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