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如东县司法局栟茶司法所以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司法行政主责主业,全面提升履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法汇南沙”工作品牌的引领效能,深度融合法治精神与古镇文化,持续推动基层法治建设迈向新高度。
栟茶,又名南沙,坐落于如东县西北角,是一座拥有14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镇。“法汇南沙”寓意着法治精神如同栟树、茶树一般,为古镇人民指引前行方向。栟茶司法所秉持法治为民理念,不断丰富“法汇南沙”品牌内涵,以“古”与“新”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法治+”普法新模式,将法治理念与乡村旅游、新媒体、古镇文化等多个领域深度融合,提出“1213”普法工作模式,用心用情书写古镇法治建设新篇章。
紧扣一条主线,铸就“法治+”普法新典范
紧紧围绕年度普法工作主线,结合乡村旅游文化节、古镇特色文旅活动等关键时间节点,以及民法典主题宣传月、12・4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期,精心策划每月普法主题,打造“法治+”融合普法模式。借助南沙书院法治茶馆、古镇茗海戏楼等富有创意的情景式活动平台,生动讲述中华优秀法治故事,巧妙地将法治宣传融入古镇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旅游活动之中,让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领悟法律知识。
依托两大载体,拓展“法治+”普法新阵地
线上,充分利用自媒体强化法治宣传。依托“大美栟茶”微信公众号,持续优化《法治好声音》普法栏目,通过以案释法、风险提示、中华法治故事会等形式,传递普法案例,弘扬法治精神。同时,根据栟茶真实案例改编,自导自演法治微视频《消失的35万》《守护》,取得良好社会反响。线下,以各村居讲堂、学校课堂、工厂车间等场所为依托,开展面对面普法讲座,及时回应群众需求。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韵”,形成以“茗海社区法治文化公园”“陈湾村民法典法治文化园”“浒澪村法治文化长廊”为代表的栟茶法治示范点位,串点成线,构建独具栟茶特色的法治文化教育路线。
抓住一个IP,塑造“法治+”普法新形象
为进一步提升普法工作的魅力与影响力,栟茶司法所创新推出“栟小司”普法动漫IP形象。该形象以栟茶地区特色美食“土包”为设计灵感,让法律知识变得亲切可感,极大地增强了本土法治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目前,“栟小司”已开发出诸多周边产品,如普法钥匙扣、便捷实用的手持牌以及时尚环保的普法手提包等。这些周边产品不仅在日常普法中频繁亮相,更通过文化认同的桥梁,深化了法治宣传的成效,使法治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建立三支队伍,增添“法治+”普法新力量
一是组建八五“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吸纳派出所民警、优秀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行政人员等十余人加入。将普法融入法律援助、防诈反诈、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全过程,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法律服务需求。二是夯实基层基础,加强“法律明白人”培育。深入推进“1个法律顾问+N个法律明白人”行动,搭建法律顾问、专职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沟通交流平台,增加互动频次,强化协同共治。围绕党政方针政策、基层矛盾化解、法律常识普及等内容,使法律明白人成为基层普法教育的“前沿哨所”和“行走的法治课堂”。三是联动普法,落实普法主体责任制。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将普法融入执法全过程,推动执法与普法同向发力,精准普法,不断提高普法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陈宝明 陶亮)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