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初,江苏省句容经济开发区和爱路6号,一幢无障碍设施、公共停车位一应俱全的崭新现代化办公楼正式投入运行。此前不久,句容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句容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句容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等多个部门,陆续搬来此处办公。
如同这条路的名字,未来这座建筑综合体将作为“句容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使用。二楼以上的五层办公区,陆续入驻了市司法局、市人民法院、市信访局等单位。一楼的综合服务大厅,将成为展现句容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阵地和窗口,为群众提供矛盾调解、信访接待、法律咨询、法律援助、诉讼服务等综合法律服务。
“全新的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投入运行,让全市各相关职能部门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三级互通、网格参与’的矛盾调解工作局面。对句容调解工作而言,‘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工作格局的形成,将更有助于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句容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个人调解室撑起矛调工作“半边天”
在句容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二楼,坐落着一间个人调解工作室——周云调解工作室。每个工作日,周云都会早早来到这里,接待各类调解请求的当事人。
句容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
交通纠纷、邻里纠纷、行政纠纷,面对各类棘手案例,周云总能用她柔和的语调、专业的表达,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信任,敞开心扉。
周云曾在句容市司法局和法律援助中心工作10多年,成功调解过多起比较复杂的矛盾纠纷。她特别擅长处理各类“疑难杂症”,不久前她刚刚成功化解一起因对行政处罚不满引起的纠纷,从而避免了纠纷的激化。
在句容,像周云调解工作室这样的调解队伍,遍地开花。这些由资深调解员牵头的个人调解室,支撑起了句容矛调工作的“半边天”。
“有纠纷,找老胡。”在句容市下蜀镇,提起“老胡”胡祖源,很多老百姓都会不自觉地竖起大拇指。
在下蜀镇镇政府食堂二楼餐厅等候开饭时,经司法局领导介绍,记者见到了老胡。他戴着老花镜、腰板挺直,高大的体型在人群中显得格外突出。
胡祖源(右二)在基层开展调解工作
1987年,从部队退伍的胡祖源,被分配到老家下蜀镇的司法所,开始了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一干就是38年。尽管如今已经退休,镇司法所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这样老胡得以继续为调解工作发光发热。
“想要把调解工作做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光有专业知识还不够,还要有魄力和勇气。”刚直不阿的性格、攻坚克难的毅力,让胡祖源成为句容当地群众心中当之无愧的金牌调解员。
据介绍,胡祖源基于工作实践总结提炼而成的“情感再塑调解法、主要矛盾调解法、案例引导调解法、现勘现评调解法、多方联动调解法、心理技巧调解法”等“六法”为主干的调解方法体系,已被司法部《人民调解》杂志刊发推广。
据了解,目前句容市已经陆续成立了7家个人调解工作室。这些个人调解室,以“政治坚定,作风正派”为准则,吸纳了一大批青年调解员、退休老党员,作为司法调解队伍的重要补充,协助开展调解工作,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调解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为棘手医患纠纷调解建章立制
去年10月份举行的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上,句容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朱世平,被评选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而就在朱世平获奖前夕,他刚刚完成一起较为复杂的医患纠纷案件。这起案件,从去年年初开启调解,横跨了半年多时间,谈判多次接近破裂。
“这期间,可能连当事人都对调解工作不抱希望了。”回忆起整个调解过程,朱世平,这位从事医患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近20年、累计调解医疗纠纷1000余件的金牌调解员,不无感慨。“调解工作,有时候就是在接近谈崩的悬崖边上及时勒马。”
2022年11月的某天,患者李某某因急性阑尾炎在句容某医院手术期间,突发心梗,随后被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抢救,最终病情得以稳定。2023年2月,经李某某家属申请,句容市医疗纠纷调委会成立了调解工作小组,双方在市调处中心调解室展开了漫长的协商。
患者方认为,因为医院前期评估不到位才导致此次手术风险发生,院方应承担50多万的抢救费及患者的自费部分;而医院方则认为,诊疗过程中并无明显医疗过错,突发疾病是患者自身体质所致,所以只能对其稍作补偿。
第一次调解时,两方赔偿数额差距过大,很快不欢而散。在随后的两次调解中,调解小组从“情、理、法”等角度入手,耐心细致地摆事实、说法理、讲情理,双方谈判目标逐渐靠近。有了前期良好铺垫,第四次调解时,双方最终达成补偿协议,握手言和。至此,这件调解时间长达半年多的医疗纠纷,终于得以妥善解决,成功减轻了当事人的讼累。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朱世平
朱世平今年已经66岁,年轻时在医院业务科室、医疗监管部门都工作过,这让他成为医患纠纷调解中的一名可信赖“老手”。医疗纠纷调解员,这个听起来很容易“两头受气”的岗位,不断磨砺着朱世平的耐性,却为整个句容的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增彩不少。
据了解,为了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有效预防和依法处置医疗纠纷,朱世平还认真总结自己的多年调解工作经验,协助句容市有关部门制定了《基层医疗纠纷调处组织章程》,为全市建立起一整套医疗纠纷调解网络联动机制,促进了医疗纠纷处理的进一步法治化、规范化。
搭建三级联动矛调平台
近日,记者来到新成立的句容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采访时,正值工作日上午11时左右,但前来办事的群众并不是很多。
同行的句容市司法局有关领导看出了记者的疑惑,他解释道:“实际上,我们这里的很多法律问题、矛盾纠纷,在基层时都已经消化分解了很大一部分,只有很少一部分难以化解的顽疾问题,才会到这里解决。”
前述句容市司法局领导告诉记者,目前句容已经搭建起一个村、镇、市三级联动的矛调平台。“当市民遇到矛盾纠纷后,会先反映到网格员或村(社区)干部那里,再向所在的村(社区)矛调工作站反映,其次向所在镇(街道、园区)矛调中心反映。前面几个环节都解决不了,最后才会到市矛调中心。”
在茅山风景区,面对旅游纠纷频发、多样的特点,句容司法局会同茅山风景区管委会,专门组建了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委会办公室就设在景区投诉办。不久前,这里刚刚圆满处理一起未成年人向景区游乐场索要损害赔偿的纠纷调解案,有效维护了游客的合法权益。
在下蜀镇工业园区,为积极发挥商会调解优势,园区成立了镇江市首家镇级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去年下半年,下蜀镇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到当地法庭转来的“索要31万工程款”的调解线索,仅用1天时间,就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意向。最终,承建方同意退赔工程进度款31万元,为企业节省了3万余元的诉讼成本。
据介绍,除了新成立的句容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之外,句容市12个镇级矛调平台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27个村级矛调服务工作站已投入使用,今年已完成100%的镇级矛调平台建立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在谁主管、谁负责、谁办理的基础上,句容市充分运用综合调解、行政复议、诉讼等方式积极开展多元纠纷化解方式,依法、妥善、及时解决了各类矛盾问题。以去年为例,我们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共调处矛盾纠纷12109件,调处成功率达到99.8%,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在社会基层综合治理中‘第一道防线’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使全市发展更加和谐有序,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句容市司法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2024年11月14日《法制文萃报》记者 彭飞)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