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深入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充分发挥法治对营商环境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着力破解营商环境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持续发力,纵深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始终坚持高位推进。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纳入法治邹城建设“重点工程”,列入2024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部署,细化分解5个方面的23项具体任务到部门、镇街,坚持季度调度、半年督察和全年考核,督促各单位协同作战、同向发力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不断强化联动协作。印发《邹城市政法机关关于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护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意见》《邹城市关于进一步规范政法领域执法司法权力运行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制定21项配套改革举措,推动形成各单位紧密配合、协同共进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新格局,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法治支撑。
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梳理165项“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流程,打造办事场景,设立10个“跨域通办”窗口,高标准打造网上办事区26处,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工作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不能办的难题,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综合施策,营造公平有序的法治市场环境
严厉打击侵企犯罪。抓实打击恶意逃废债、打击非法集资、检察护企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保险诈骗等涉企经济犯罪,依法惩治知识产权犯罪,破坏市场经济秩序、金融管理秩序等犯罪现象。
强化涉企执法监督。打通与12345热线场所相连、人员相融、数据相通“三个新通道”,聚焦群众投诉集中、社会反响较大的突出执法问题,开展“督执法”专项行动2次,“伴随式”执法监督36次,及时发现并解决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7条,持续规范涉企执法行为,为企业“减负松绑”。
全面开展“柔性执法”。认真落实免罚轻罚清单,积极落实“三书同达”,推动服务管理执法互融互促,用有“温度”的执法为企业发展“升温”。今年以来,已办理不予行政处罚案件957件,减轻行政处罚2件,减免罚款金额共计8.5万元,行政处罚案件数量较去年同比下降10.4%。
用心用力,提升法治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强化涉企政策审查。健全完善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工作机制,组建“合法性审查法律顾问团”,将风险评估、公平竞争审查等作为合法性审查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保障涉企政策内容的科学性、程序的合法性、实施的精准性。今年以来,已审查涉企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合同协议等10余件,跟进服务政府重大项目5件(次)。
优化法治服务供给。将“法律明白人”触角延伸到企业,首批为40家企业培养具有法律意识、懂得法律常识、熟悉法律程序、能处理简单法律问题的“法律明白人”45名;成立民营企业法律服务队,创新实施“百名政法干警送法助企”行动,累计开展“送法进企业”、专题法治讲座等132次,“法治体检”118次,出具法律指导建议91条,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法律服务。
深化涉企调解服务。建立“1+4”矛盾纠纷预警调处指挥体系,创新诉调、访调、警调“三调联动”,实施简易纠纷速调、疑难纠纷联合调、涉法涉诉专家调、群体性纠纷稳控调等特色调处模式;成立“涉企专业调解服务队”,建立“企业一声哨,调解马上到”工作机制,通过专业团队的协同作战,最快速、最高效回应和解决企业“急难愁盼”。今年以来,共成功调解涉企矛盾纠纷78件。(山东省邹城市司法局 段文浩 张成)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