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有助于我们直观地感受如何深化文旅融合、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张华明在参加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修班后说。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主办、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修班,在浙江湖州和杭州两地举办。文旅领域专家学者、行业人士围绕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等主题开展教学,进一步开阔学员思维、拓宽学员视野。
微改造 精提升
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地区之一,湖州市吴兴区全力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此次培训期间,学员走进吴兴区,通过案例解析、现场教学等方式,深入探索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在吴兴区妙西镇妙山村,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邓辉华通过微改造、精提升,把一座废弃多年的羊圈改建成了老邓漫画美术馆。凭借漫画创意,邓辉华给妙山村赋予更多艺术气息的同时,还根据乡村的风土人情设计了许多文创作品。他将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归纳为3种方式:艺术美村,通过墙绘可以改变村貌;艺术育人,通过教授村民学习画画,传播乡村文化、助力产业发展;艺术富民,漫画作品衍生出的文创产品用于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增加村民收入。
“乡村振兴需要的是‘滴灌’而不是‘漫灌’。长远来看,中国乡村发展更需要的是,以中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力量渗透性地、有组织地进入乡村,实现对乡村发展持之以恒的推动。”在杭州余粮乡创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余粮乡创”)创始人高慧慧看来,乡村振兴开发运营很重要,需要有权责明晰的运营主体、专业独立的运营团队、有潜力可挖的运营要素、有人气活力的运营项目以及有可行落地的运营规划。通过以村民为主体的运营模式,以线路化开发、品牌化运营打造示范点。
“在如何运营项目、与当地政府及村民打交道、培养后续人才、让土地增值等方面,余粮乡创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东田说。
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以培育一批乡村文化旅游集聚区为抓手,以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为重点,实现乡村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在专题讲座中建议,可以通过创意设计驱动乡村旅游集聚,不断培育特色文化业态、植入新型文化元素、发掘当地热点,促进乡村旅游集聚发展。
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三季走进吴兴区妙山村、《秋水相连照月明》中秋国风音乐会在吴兴区潞村浪漫唱响……优美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浓厚的民俗风情,在现代技术和新媒体传播的加持下,吴兴频频“出圈”,形成的文旅新业态满足了公众的旅游消费需求。
当前,文旅融合呈现出从有限空间到无限场景的转变、由注重观光转向注重体验、文旅市场不断细分、文旅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旅产业的特点。
在潞村《典籍里的中国》陈列馆,不仅可以以“时空旅行者”和“现代读书人”的双重视角与先贤相遇,还可以体验典籍金句临摹与典籍知识问答游戏,学员纷纷被馆内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
“创意赋能、场景营造、资源集聚是深化文旅融合、优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的3个关键点。其中,创意赋能是文旅融合成败的关键,场景营造是提升文旅融合吸引力的重要载体。”祁述裕说,集中特色文化资源能增加文旅市场吸引力,提升竞争优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副处长艾合麦提·艾麦提说:“此次培训明确了我们以后的工作重点,将从扩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消费活力、加大招商引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设备更新等方面着手,促进文旅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提升文旅产业整体竞争力。”
(2024年11月4日《中国文化报》记者 裴秋菊)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