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人民检察院坚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用好“3333”传声筒,不断创新宣传思路,拓展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形式,唱出石泉检察“好声音”,传播石泉检察正能量,为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突出三个重点,谱写宣传“主旋律”
重点围绕中心工作。紧紧围绕省委“三个年”活动、省院“三有”争创、市院工作要求,紧盯重点工作任务,立足检察办案,结合平安建设、公益诉讼、未成年人保护等重点工作,精心策划宣传主题,组织开展系列法律科普宣传活动。今年以来,开设“检护民生”“检察护企”等多项重点工作专栏,充分展示了石泉检察在服务大局、保障民生、维护公平正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重点突出典型案例。畅通信息挖掘报送渠道,将业务部门深耕务实办案例的素材库与宣传部门捕捉新闻点的优势有机结合,精心挑选具有典型性、教育性的案例,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在新闻媒体、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以案释法,增强公众的法治意识。
重点突出关注民生热点。密切关注社会民生热点问题,宣传内容紧扣民众关心的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农民工权益保护等,通过实地做、现场教、及时写,既做到线下群众向群众普法,提升群众满意度,又做好线上同步宣传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的举措和成效,传播石泉检察声音,树立石泉检察良好形象。
用好三个机制,浇筑宣传“强地基”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制定了《石泉县人民检察院宣传、调研、信息及新媒体工作奖励办法》,将宣传任务分解到各部门,明确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对完成宣传任务较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任务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充分调动了全院干警参与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培训交流机制。通过“以老带新”,由从事宣传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对新进年轻干警实行“传帮带”,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组织宣传人员参加上级检察院和新闻媒体举办的培训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今年以来,多次组织各部门宣传人员参与省、市院宣传业务培训,1人参加检察新媒体研修班,进一步提高了宣传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立宣传内容审核机制。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宣传信息撰稿人、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层层审核,规范填写《信息、稿件发布审批单》,确保内容准确、客观、合法。同时,严格执行《微博、微信管理办法》和《门户网站管理办法》,由专人做好“两微两网一号”的管理更新工作,加大对涉检舆情防控、监管,加强舆论正面引导,保证宣传质量。
畅通三个渠道,搭建宣传“大舞台”
加强传统媒体宣传。积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及时报送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工作动态,紧盯工作要点,掌握传统媒体的刊登动向,及时投稿,发布经验材料、工作亮点、调研报告、典型案例等,不断扩大石泉检察的社会影响力。今年以来,在市级以上媒体共发布稿件26篇。
拓展新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检察信息,开展业务宣传、法治宣传,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用更加“接地气”的方式,提高宣传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今年以来,石泉检察微博、头条、抖音9次进入陕西政法新媒体月度榜单50强。
开展线下宣传活动。落实普法责任制,进一步修订完善《“三下五联七宣”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检察开放日”、检察“双进”和“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开展线下宣传。今年以来,在人口密集场所开展打击非法传销、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安全等专题宣传活动15场,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8次、法治进家园活动2次,向群众普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群众懂法守法能力。
奋力三个创新,讲好宣传“好故事”
将案例解读故事化,让宣传趣味多。以生动的案例为基础,将复杂的法律案件改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深入挖掘案例背后的人性故事和社会意义,通过检察官说法,普及法律知识,开设《以案释法》专栏,展现检察官办理各类案件时遵循的法律依据,让公众更好地理解检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让法律解读多元化,让宣传活力足。针对社会热点法律问题,采用案例分析、转载专家访谈、动画、漫画演示等多种形式进行法律解读,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及时推出专业、权威的解读,为公众答疑解惑,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防范能力。
将检察文化专业化,让宣传动力强。做好检察文化品牌建设,持续深化建设“泉润”未检、“坚如磐石、廉似清泉”石检文化、“十美石泉、五彩检察”品牌,通过拍摄宣传片、发放宣传册、参加擂台赛等方式,打造石泉检察宣传名片,让公众更加了解石泉检察的文化内涵。今年“十美石泉·五彩检察”工作品牌荣获全市检察机关检察品牌建设擂台赛一等奖。(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人民检察院 陈锴)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