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在福建福州召开的自然资源部东南丘陵土地整治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4年度学术会议获悉,为更好地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福建加大力度开展耕地野外监测,截至目前,已建有耕地保育、农业环境、农田生态系统等十多个省部级野外台站、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东南丘陵土地整治野外观测研究站是自然资源部第一批批准建立的84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之一,也是福建代表性野外观测站,位于南平市建阳区小湖镇,拥有2655亩的场地,其中生态技术监测区1009亩,传统技术监测区1645亩。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围绕耕地质量变化、新增耕地快速培肥、水土保持、土地综合整治及耕地利用等开展科学观测与关键技术研究,并取得系列成果。其中,科研人员建立的葡萄与马铃薯套种模式,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亩产量可达415公斤,葡萄的产量可达1240公斤,产量与质量均表现良好。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魏辉表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集科学研究、示范推广、资源共享、科普教育于一体,今后,将进一步克服经费有限、设施设备不足、人员编制少等困难,持续开展农田生物多样性、污染、生态建设、耕地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科学观测和数据监测,为福建土地整治、耕地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2024年10月29日《农民日报》记者 蔡茂楷)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