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员工擅自离岗16年,是“吃空饷”还是“两不找”?

2024-10-23 16:40:48 来源:法治网 -标准+

日前,吉林一家国有企业通过登报通告的方式,要求4名擅自离岗的员工在2024年10月21日返回公司上班,如逾期不归,将按劳动法和吉林省国资委《关于开展“吃空饷”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及有关规定处理。

引人关注的是,这四名离岗员工中,有一名员工离岗已长达16年。这位员工的丈夫表示:妻子当年产假后没再上班,一直在外地陪孩子上学,并表示会在通告规定期内回公司上班。

“擅自离岗16年,还可以返岗继续上班吗”,一时间,“吃空饷”“铁饭碗”等词条迅速占领各大知名网站榜单,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

据悉,以上离岗人员在离岗期间,公司未对其发放工资、福利待遇,但一直为其缴纳社保。那么,员工擅自离岗16年,是否在吃空饷,占国企的便宜?企业直接辞退是否违法?地方部门发布的“两不找”规定是否能解决企业难题?

点击上方观看视频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解答(二)

一、劳动关系认定: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长期两不找”,双方就确认劳动关系、薪酬福利、解除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等发生争议的,如何处理?

除用人单位提供证据证明劳动合同已经解除或终止外,劳动者要求确认劳动关系的,应予支持;由于未付出劳动,除劳动者提供证据证明存在法定或约定事由外,劳动者请求支付工资、福利、生活费、社会保险待遇损失、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赔偿金等诉讼请求的,不予支持;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关系及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的,应予支持。

律师观点:

根据新闻报道,该国企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不提前通知直接辞退是违反法律规定的。那么是否如此呢?

擅自离岗长达漫长16年,属于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的情形,根据劳动法第25条、劳动合同法第39条之规定,用人单位有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亦不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或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因企业无法直接联系到擅自离岗的职工,通过登报的方式进行通知,是有法律效力的有效送达手段。只不过,这家国企登报送达的是限期返岗通知,而不是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

另外,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未解除劳动关系的状态下,长时间没有任何联系,劳动者未给用人单位提供过任何劳动,用人单位也未给劳动者发放过任何工资及福利,双方形成事实上的“长期两不找”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关系是否存续目前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各个地区也有不同态度。最高人民法院判例认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处于中止状态,双方不具有劳动法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吉林省持相同观点。

根据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解答(二)第一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长期两不找”,劳动关系存续,但由于劳动者未付出劳动,无权主张工资、福利、生活费、社会保险待遇损失、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赔偿金等。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四条、第五十八条、第六十条都明确了用人单位为其劳动者缴纳社保的义务,该法律位阶又明显高于吉林省的地方性规定,劳动者还是可以要求用人单位缴纳社保。

十六年擅离岗位未提供劳动,还享受单位的社保待遇,涉嫌“吃空饷”。员工严重违纪,企业登报喊员工回来上班,亦与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相悖。虽然出现“长期两不找”的原因通常是复杂的,该企业推给“历史遗留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均不能掩盖企业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不能成为企业管理漏洞的挡箭牌;国有企业的“铁饭碗”思维也不应美化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期待,这个事件能够成为推动企业管理规范化、合理化的契机。

律师介绍:

殷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律硕士,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律师,博士谈法成员。执业至今,已成功代理百余起民商事案件,担任多家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高新技术企业法律顾问,专注于婚姻法、合同法、建设工程等领域的疑难诉讼纠纷解决。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以“更好的公司法务律师”为发展目标,不断探索、优化独具特色的真正的“一体化管理运营”机制,成为在诸多业务领域有深度实践并处于业界领先地位的综合性专业法律服务机构。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