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新泰市人民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积极延伸司法服务,把实质性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作为审判执行工作的导向,通过积极推进多元解纷、强化善意执行、深化府院联动等措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法官+网格员”:多元解纷绘就“新枫景”
“新汶法庭与我们村委联合发出《‘无讼村居’共建倡议书》,法官担任我们村2个网格法律指导员,不定期到我们村开展入户调解、法治宣传、法律培训等活动,这些年,我们村基本上没有到法庭打官司的,很多纠纷在起诉之前,都提前给化解了。”大河村书记说道。
新泰市人民法院新汶法庭辖区内有36个行政村,18万人口,年均审结案件500余件。近年来,新汶法庭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置于网格化管理体系中,着力打造“法官+”模式,力争将更多纠纷化解在诉前和萌芽状态,一方面,定期与辖区网格长、网格员开展业务交流、法治培训,加大对网格员的指导力度,提升其纠纷解决能力,使大量争议不大的纠纷在基层网格内消解。另一方面,针对重点难点矛盾纠纷快速反应、及早介入,发挥法院司法权威及群众认可度高的优势,合力推动矛盾化解,有效减少“民转诉”“民转访”等案件的发生,努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效果。去年以来,“法官+网格员”共调处各类纠纷213起。
“放水养鱼”:善意文明执行促“双赢”
“落实善意执行,关键在落实‘如我在诉’的理念。”执行法官赵子龙认为,“我们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差异化执行措施,通过柔性执法手段,让暂遇经营困难,但仍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解困松绑再出发。”
新泰市某运输公司的司机刘某在工作中不慎从车上掉下摔伤,经审理判决,该运输公司需要赔偿刘某医疗费等损失约27万元,因未及时履行赔偿义务,刘某向新泰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官经过实地调查和走访得知,该公司经营困难,除扣押的车辆外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企业经营已经陷入困境。考虑到近期物流行业有复苏现象,若采取“竭泽而渔”的执行方式,不但会直接影响运输公司的生产经营,还可能激化双方矛盾,经综合考量,执行法官决定采取“放水养鱼”的方式对涉案车辆进行“活封”,以“查封不限使用”为善意文明执行赋能,运输公司最终用经营所得清偿了全部案款。
近年来,新泰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在案件执行中灵活适用给予执行宽限期、恢复企业信用等差异化的善意执行措施,最大限度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实现案结事了。2023年以来,及时把99家企业退出失信名单,帮助市场主体卸下包袱、恢复发展。
积极作为:府院联动化解“烦薪事”
“建筑领域农民工欠薪纠纷易发多发,如果简单针对个案审理宣判,行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随着时间推移,类似的批量案件就会涌入法院。”新泰市人民法院法官王雪丽在审理一起追索劳动报酬案件时,发现建筑领域农民工欠薪纠纷不仅易发多发,还存在着农民工维权意识和举证能力不够等问题。
“为从源头上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与住建、人社部门协同联动,组织召开问题分析会3次,研究有效解决问题的措施。”法官王雪丽表示,“案件审结后,我们通过梳理同类案件、走访调研,有针对性提出了‘源头预防、全程监管、资金兜底’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并向住建部门提出了司法建议。”
在复函中,住建部门表示根据司法建议书中列出的问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十一条办法》,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2023年以来,住建部门使用兜底资金1.16亿元,诉前解决了2000余名农民工欠薪问题,有效解决了农民工的烦“薪”事,新泰市被授予“2023年度山东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称号。
近年来,新泰市人民法院持续加强司法建议工作,深入挖掘涉民生权益、高质量发展、环境保护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针对性发送司法建议。2021年以来,共发送司法建议16篇,涉及砂石资源治理、公民信息保护、招商引资风险、养老诈骗、金融贷款等问题,为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法院智慧。(山东省新泰市人民法院 武宁)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