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的工资终于转到卡上了!”“这就好,往后的日子继续加油!”9月27日上午,外卖骑手小朱和小沈收到银行卡变动信息后,赶紧打给案件承办检察官王敏。
事情还得从2022年4月说起。小朱和小沈先后通过APP签订电子劳动合同,加入外卖公司担任骑手。然而,今年4月,该公司在未说明任何原因的情况下,单方面解除两人劳动合同,且拖欠工资近万元。
两人多次与公司沟通未果,于今年6月向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检察院提起支持仲裁请求,寻求法律援助。
受理案件后,外卖公司拒不配合,调查取证过程受阻,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为此,该院联合市总工会、妇联、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关于加强特定群体权益保护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
该机制聚焦劳动者等特殊群体权益保护,通过常态化工作联络、线索双向移送、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等九项具体机制,全方位推进多部门深度合作。
小朱和小沈讨薪案,成为该机制出台后办理的第一案。宜兴市人民检察院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共同推进仲裁工作,联系到该公司,促使其参与仲裁调解。
因小朱与小沈已被工作APP除名、没有权限查看并提供劳动合同证明材料,劳动关系难以直接认定,仲裁调解依旧不顺利。
通过收集银行流水等多方证据,该院依据公司开具送餐员证明、骑手APP注册记录以及工资流水等材料,认定二人在该公司有固定打卡时间、有微信群同步工作信息,且与该公司每月有固定工资流水往来,确认双方存在劳动雇佣关系。
同时,该院还联合司法局,为小朱和小沈提供法律援助,解答相关专业法律疑惑。最终,双方达成和解,依据小朱和小沈月平均工资流水计算,外卖公司依法支付二人工资与赔偿金,还为两人分别争取到5000元仲裁补偿。
“在此案基础上,我们联合总工会向涉案外卖企业发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纠正劳动用工违法行为。同时,扩大类似线索摸排范围,发现还有38名骑手因相同原因被非法解雇,目前正在持续跟进监督中。”承办检察官补充道,截至目前,该院线下开展新业态劳动权益保护普法宣传6场,线上解答、发布普法信息百余条,维权指南500余份,为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驾护航。(谢宇彤)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