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少女离家出走,母亲驾车紧追酿大祸

是事故还是伤害?是故意还是过失?

2024-10-18 15:10:59 来源:《河南法治报》 -标准+

基本案情

付某与丈夫感情不和、长期分居,与14岁的女儿小琳(化名)相依为命。小琳进入青春期后逐渐叛逆,两次离家出走、夜不归宿。2022年6月29日,付某驾驶小型轿车停在路边等人时,突然看到小琳与一蓝发男孩(张某,12岁,小琳男友)乘坐另一黑发男孩(王某,15岁,张某朋友)驾驶的摩托车从身边加速驶过,付某驾车追赶,并通过大喊、按喇叭等方式让王某停车,但王某加速逃离。付某加速追上,在两次驱车轻抵摩托车尾部试图逼停未果后,又持续追顶摩托车尾部,致摩托车失控撞上路边电线杆,小琳等三人被甩飞,小琳当场死亡,张某、王某分别受轻伤、轻微伤。

争议焦点

围绕本案中付某的行为定性,有三种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付某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车辆,造成一人死亡、两人受伤,构成交通肇事罪;第二种意见认为,付某驾驶机动车辆,故意冲撞他人高速行驶的摩托车,造成严重后果,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第三种意见认为,付某主观上没有追求女儿死亡、受伤的故意,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判决结果

日前,河南省襄城县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付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检察官说法

襄城县人民检察院办理此案的检察官认为,从案件起因看,付某因害怕小琳再次离家出走而追赶阻止,没有对小琳身体造成伤害的现实动因。从行为表现看,付某先采取呼喊、按喇叭等非接触的方式示意对方停车未果后,又逐渐升级到用轻抵、持续顶抵对方车尾方式逼停车辆,行为方式与阻止女儿出走的目的相一致,鉴定意见也显示,失控前摩托车时速为71.1km,轿车时速为70.2km,速度十分接近,不应定义为故意加速冲撞。从付某案发前后的表现来看,证据显示付某重视女儿的成长教育,案发后投案自首、认罪认罚,对自己的行为追悔莫及,精神上也受到严重打击,女儿的死亡结果明显违背其主观意愿。综合研判,付某既不希望、也不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但其作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应当预见到其行为有可能造成他人受伤、死亡的后果,但其轻信能够避免结果发生,最终导致一人死亡、两人受伤,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之规定,涉嫌过失致人死亡罪。

(2024年10月18日《河南法治报》记者 胡斌 通讯员 赵恒)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