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云南省麻栗坡县试点实施“兴边头雁”培养工程

2024-10-16 17:11:07 来源:《云南日报》 -标准+

今年以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提前谋划村(社区)换届储备力量,以麻栗坡县为试点,探索实施“兴边头雁”培养工程,通过“擂台比武竞绩+外派挂职锻炼+出省培训研学+全过程监督管理”等方式,着力培育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头雁”,发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为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夯实基础。

“兴边头雁”培养工程人选如何选?文山州委组织部会同麻栗坡县制定实施方案,对培育对象的范围、标准、选树程序等内容进行明确。采取“自我推荐+乡级擂台+县级评选+入库管理”的选育机制,全覆盖动员107个村(社区)符合条件的“两委”班子成员以及党员致富带头人报名参加“海选”。在乡镇搭建“头雁擂台”,以“我的工作我的村”为主题同台赛绩,由乡镇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长等组成评委组,结合打擂表现和日常了解,现场打分晒成绩,按照10∶4的比例择优向上推荐。麻栗坡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陆雅楠介绍,县级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农科局等7个部门组成14人评审团,通过擂台评选情况、实绩材料分析、实地验证工作等步骤相互印证,按照10∶8的比例择优确定重点培育人选。截至目前,麻栗坡县已选定100名“兴边头雁”,并纳入人才库管理。

为使“兴边头雁”拓宽视野、增强见识,麻栗坡逐一研判在库“头雁”所在村党组织建设、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短板弱项和个性化需求,秉承情况相近、产业相似、发展趋同原则,主动与福建、四川、广西、贵州,以及昆明等地具有“国字号”“省字号”典型经验的示范村沟通对接,签订结对共建、联育联管协议,因人因村量身选配13个头雁孵化基地,将第一批13名“兴边头雁”选派到5个省区13个村(社区)开展为期3个月的跟岗历练。在帮带上,实行正职跟着正职学、副职跟着副职干的“1对1”异地同岗培育模式,推动挂职综合锻炼与沉浸式考察学习同轨并行,有效嫁接先行先试地区改革探索出来的优秀“因子”。

“以往大部分村干部培养多局限于县内,很少有机会到外面学习。此次让村干部到州外、省外挂职,就是要走出一条差异化培养的新路子,让村干部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麻栗坡县委基层党建办主任辛涓说。此外,对因家庭因素等难以长期外派脱岗锻炼的“兴边头雁”,依托东西部协作帮扶,每期选派约40名村干部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组队到上海及周边地区开展短期学习培训,多渠道提升“头雁”引领兴边富民的能力素质。

“全过程的保障服务和鉴定评价,让我们不敢松懈,也不会松懈,争取在先进地区取得‘真经’。”刚到贵阳市白云区小山村挂职的麻栗坡县铁厂乡关告村党委书记梁燕昭说。为避免异地培育流于形式、脱管失控,麻栗坡县建立全程跟踪、实时问效机制,对外派挂职人员实行双向管理。同时,建立学习成果评价验收机制,将培育期间业绩表现作为村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外派挂职结束后实行“再上讲台”,向所属乡镇专题汇报学习锻炼情况,在村(社区)党员、群众大会上分享见闻心得,提出发展思路及具体对策,接受党员、群众综合评价。

下一步,麻栗坡县将按照梯次储备、精细培养的原则,鼓励纳入人才库的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到村“两委”任职,引导纳入人才库、符合条件的村(社区)干部通过考试进入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优先选拔纳入人才库的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进一步拓宽“兴边头雁”发展空间。

(2024年10月16日《云南日报》记者 张文峰 通讯员 陶炳禄)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