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转让他人后,却动起歪脑筋,伪造房东房地产权证,摇身一变成“业主”,再次变卖房屋。近日,记者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公安局获悉,8月20日以来,镇雄县公安局南城派出所民警陆续接到群众陈某、杨某、郑某3人报警称,其通过镇雄县某中介公司向周某购买房屋,付完首付后,周某却消失不见,请民警调查处理。
接警后,民警积极开展调查。经查,2018年在政府征地拆迁时,周某获得150平方米的综合体宅基地。
2019年,周某以54万元的价格将宅基地转让给陆某,而后陆某又以82.65万元的价格将宅基地转让给闫某。2023年8月,按照相关政策,闫某凭借宅基地所有权到镇雄县某房地产公司置换该公司名下3套小区住房。
今年5月,周某得知其转让的宅基地已被置换成住房,遂找到镇雄县某中介公司,声称其在镇雄县某小区有3套住房(实为闫某所置换的3套住房)需要售卖,并提供其已失效的宅基地房屋所有权证明,隐瞒宅基地所有权已转让他人的事实。该中介公司收到周某的卖房需求,便将房屋挂网售卖。随后,周某将3套住房分别以23.5万元、22.4万元和30.78万元的价格,售卖给陈某、杨某和郑某3人。因房屋还未交付,陈某、杨某和郑某3人便向周某预付首付金共计21万元,然而周某收款后便消失不见。
9月4日,民警将周某抓获。经讯问,犯罪嫌疑人周某如实供述其诈骗他人的犯罪事实。
目前,周某因涉嫌诈骗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办理中。
民警提醒
买房前,一定要确认对方房屋的产权信息,签订购房合同时要仔细阅读相关条款,合同签订后及时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及时做好网签,打款有必要选择第三方监管,不轻信任何口头承诺;要核实房产证真伪、卖房人与登记人是否一致、房屋是否办理抵押登记等情况,规范办理购房手续,以免房财两空。
同时提醒卖房人,房屋交易需守法,任何房屋买卖合同签订后均具有法律效力,“一房多卖”不仅违反社会公德,而且触犯国家法律。
(2024年10月8日《云南法制报》记者 余光)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