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共同财产咋划分”“彩礼有纠纷了咋办”……日前,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大屯乡店上村文化广场的“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现场,律师讲得接地气,村民听得很投入。“这儿不仅热闹,还能跟着学点法儿,真不孬!”
今年以来,濮阳市各级妇联聚焦本地农村妇女法治需求,建强普法志愿服务队伍,创新普法形式载体,有机融汇赋能普法活动新内涵,积极推动基层妇联组织进一步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营造尊重妇女、关爱儿童的良好氛围,让法治阳光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建强志愿队伍,让普法活动更有力量
濮阳市妇联联合市委网信办、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实施方案,部署安排全市“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并在华龙区、濮阳县举行了示范培训,并统筹组建市、县(区)普法志愿服务队伍。其中,市妇联广泛吸纳发动,建立了由法官、民警、检察官、律师、娟子式调解员、妇联维权干部等构成的志愿服务队,其中不仅有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娟子工作室”创办人蔡娟,“全国先进工作者”、濮阳市郭爱玲警务室负责人郭爱玲,也涵盖了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相关工作负责同志,一线家庭教育专家、律师等专业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市县两级共有“巾帼普法乡村行”志愿服务队伍10支84人,为全市“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扎实开展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各级妇联持续培训赋能,不断提升“巾帼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打造好妇女群众身边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队伍,鼓励培训合格的“巾帼法律明白人”踊跃参与普法宣传和妇女维权工作,让她们在家门口播种法治的种子。
创新形式载体,让普法活动更有热度
在“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中,濮阳市各级妇联线上线下结合,通过小品、戏曲、三句半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濮阳市妇联联合市社科联等依托市新华书店“百姓文化云”平台,围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预防校园欺凌等线上线下持续开展“巾帼普法乡村行”专题直播讲座,覆盖2.5万余人次。濮阳县妇联编排“零彩礼”小品,深入乡村巡演,倡导移风易俗、杜绝高价彩礼。开发区妇联依托巾帼宣传队,通过戏曲表演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村民崇善向上,尊法守法学法用法。台前县妇联组织妇女干部、“巾帼法律明白人”走入村口田间、村民家中面对面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华龙区妇联权益部部长王静华结合工作实际,将禁毒、反诈、反家庭暴力等法律知识编成三句半、顺口溜,深入乡村社区广泛宣传。同时面向基层妇联干部传授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技巧,广受好评。
注重融汇赋能,让普法活动更具实效
濮阳市各级妇联还把普法宣传融入维权服务,在调处矛盾纠纷、接待来访来电、走访关爱等工作中注重释法说理,引导农村妇女增强法治意识。
通过“普法+调解”模式,将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市各级妇联将普法宣传活动与“巾帼法律明白人”“娟子式家事调解员”培训结合,全面提升基层妇联干部、“巾帼法律明白人”“娟子式家事调解员”法治素养和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工作能力,将培训合格的“巾帼法律明白人”纳入“娟子式家事调解员”队伍。她们活跃在普法宣传和妇女维权工作第一线,为妇女群众说法律、调纠纷、解难事、护权益。
通过“普法+关爱”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濮阳县海通乡妇联邀请县人民检察院干警通过真实案例为孩子们讲解预防校园欺凌知识。清丰县巩营乡妇联“爱心妈妈”在走访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时为孩子们讲解防溺水、防欺凌知识,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濮阳市六一爱心助学中心濮阳县分中心为困境儿童发放助学金,并邀请律师为孩子们送来预防校园欺凌法治课。
与此同时,全市各级妇联还把关爱服务融入普法过程,切实保护广大妇女儿童权益。各市、县妇联12338妇女维权公益服务热线24小时畅通,市妇联131名律师志愿者每周三轮流在市妇联“娟子工作室”值班,为全市妇女特别是困境妇女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截至目前,濮阳市各级妇联开展线下“巾帼普法乡村行”活动551场次,线上普法108期,覆盖6.5万余人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500余人次。今年以来,濮阳市市县两级12338妇女维权热线、信访接待室受理来电来访来信228件次,提供纠纷化解、法律咨询、关爱帮扶等215件次,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2024年9月30日《中国妇女报》记者 姜军旗)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