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村乌骨鸡保种选育场(供图)
近年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切实把党建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资源、把党建活力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把党建成效转化为乡村振兴成果,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家园
夜晚,在玉龙县石鼓镇新华村村民活动中心,村民们围着火塘畅所欲言。“今天利用大家的休息时间开座谈会,研究讨论一下湾子村民小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事宜。”新华村党总支书记杨裔忠说。村民们纷纷提出疑惑和问题,红卫支部湾子党小组长段秀秋和相关负责人进行解答。会上,还协调解决了各村组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和尚庄村民小组集体用地租赁等事宜。
金沙江畔的新华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685户,村党总支下辖3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123名党员。近年来,新华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推行开好村民心连心座谈会、织密一张网、明确九职责为主要内容的“2119”工作法,推动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去年11月,新华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
新华村村民们围着火塘畅所欲言(供图)
一直以来,新华村立足各村组自身资源禀赋,以党建链领跑产业链,制定烤烟产业支撑、劳务输出拉动、林果产业拓展、庭院经济助力的群众增收致富蓝图,围绕坝区烤烟、山腰林果、山尖药材的产业发展规划,扩大烤烟种植面积。2023年新华村烤烟种植面积达4627亩,产值2266万元,人均烤烟收入近9000元。同时,该村探索种植木梨200余亩,秦艽、重楼等药材100余亩,助力村民增收。
新华村将乌骨鸡打造为“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去年9月,该村投资140万元建成乌骨鸡保种选育场,选址地气候适宜、丛林密布,自然隔绝形成的环境给乌骨鸡的纯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今年1月,保种选育场正式投产。“我在场区蹲点3天,第1只乌骨鸡破壳而出时的激动仿佛还在眼前。”杨裔忠说。
新华村引导村民利用荒坡、果园等发展生态养鸡,目前,该村乌骨鸡保种选育场已分批次发放给农户1.5万余只鸡苗,达到养殖条件的农户,少则养几十羽,多则几百羽。“石鼓镇补贴5元、村集体补贴3元,补贴完每羽乌骨鸡只需要16元,我购买了300多羽。”村民和全说,待乌骨鸡养殖成熟后,村集体将按市场价统一回收。未来,保种选育场还将通过订单生产的方式,与养殖户紧密合作,走分散养殖、规模发展之路,形成育雏、成品鸡养殖、技术指导、销售为一体的服务链。
新华村构建起“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党员“一张网”、服务全覆盖。2023年,全村累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30余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5起,向挂联户发放法律知识宣传手册700余份。同时,加快网上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各类诉求不出家、不出网格、不出村,推行“最多跑一次”“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等改革,用智能化“小程序”解决大事情。
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
在玉龙县,像新华村这样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村子并非个例。水稻一直是塔城乡堆满村、陇巴村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立足传统农业深入挖掘产业发展潜力,堆满、陇巴村党总支以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鱼共作、强农富民为目标,充分利用水田资源,牵头整合50亩水稻田投放了1550公斤鱼苗,初步探索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稳粮增鱼、粮鱼双赢的目标。
游客正在九河乡甸头村抓稻田鱼(供图)
黎明乡黎明村海立子片区受自然条件、基础设施条件等制约,农地资源使用效率低下、产业发展与市场联系不紧密。黎明乡党委与云南缘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以“党建+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发展蓝莓产业,目前种植蓝莓322亩,项目惠及黎明村海立子组、安那普组、劳吾扒组89户312人。
宝山乡吾木村深入挖掘吾木金沙江岩画、培德桥、殉情岩洞、五峰山神庙遗址等历史遗迹,利用古粮仓群、地楼建筑群、“化笃”建筑以及“两户同墙、滴水穿堂”等特色建筑,探索“党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旅游。
鸣音镇洪门村党总支结合洪门村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特点,与丽江田园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党总支+公司+合作社+基地+党员+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油橄榄种植产业,当前洪门村已种植及巩固油橄榄5986亩,户均达到25亩左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玉龙县以选优配强壮队伍、回引人才强根基为抓手,坚持把锻造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加快提升干部队伍、农技人员、经营人才专业能力。太安乡以基层党小组为单位,通过摸排走访,了解毕业生思想状况,介绍乡村发展的新形势,倡导毕业生把个人的理想和期望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回乡创业就业;拉市镇结合镇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开设旅游、栽培、种植养殖等相关课程,通过创新分众化、多元化的培训模式,不断提升干部群众、经营人员的素质。
(2024年9月13日《云南日报》记者 和茜 李兴文 李铁成 通讯员 和振豪)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