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游乐场水滑道内发生磕碰导致两颗门牙磕断,监护人、游乐场,谁之过?是具有安全保障义务的游乐场,还是具有监护义务的父母?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瑶姐姐”调解室诉前调解了一起纠纷。
案情
7月18日,8岁男孩冯某在母亲的带领下到游乐场玩耍。在玩水滑道过程中冯某发生磕碰致使两颗门牙磕断一半,被送往医院治疗。医院诊断为复杂冠折、牙隐裂、牙齿震荡和压槽突骨折等。
冯某父母认为,此次小孩受伤,游乐场应承担一定责任,要求游乐场赔偿医疗费4994.04元。双方就赔偿事宜协商未果,冯某遂诉至恭城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
“瑶姐姐”调解室调解员收到案件后,与冯某父母以及游乐场沟通联系,展开调解。游乐场经营者表示,孩子受伤也不全是游乐场的责任,孩子家长自身也应当承担监护责任,游乐场只能赔偿一部分。调解员在此基础上,传达了被告诚恳的态度,并站在法律的角度告诉冯某家长,孩子受伤,监护人也有一定的责任。
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游乐场赔偿冯某医疗费2000元。
释法
法官针对该案称,不少家长认为,花了钱在游乐场玩耍,孩子受伤就应该全部由游乐场承担赔偿责任,但法律上需要综合多种因素来认定责任的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应当履行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等监护职责。虽然本案只是一起小案,但能够引发监护人对家庭教育保护的反思,促使家长更好地履行监护职责,当好孩子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也能引导社会进一步提高未成年人保护意识,构建保护未成年人的严密体系和有效合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游乐场的经营者、管理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安全的娱乐设施,并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如设置醒目、全面的风险提示,并切实履行必要的说明和警告义务,定期检修娱乐设施、在娱乐区域内设置安全标识和引导标识、配置安全员,在合理限度范围内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024年9月14日《广西日报》记者 刘莉 通讯员 沈华艳)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