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司机老谷撞击杨姐致其身亡,杨姐的亲属老王将老谷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医药费、死亡赔偿金等共计75万元,同时被告上法庭的还有网约车平台与老谷投保的保险公司。
老谷认为,被告应该是网约车平台和保险公司,与其无关;网约车平台认为,应该让保险公司赔;保险公司则表示,公司已经垫付了交强险范围内的医疗费,但车主老谷私自改变了车辆使用性质,这种情况商业三者险不赔。
法院经审理认为,交警部门认定老谷、杨姐负事故同等责任,故老王的损失首先应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本案中,网约车平台对在其平台注册的网约车司机老谷发送接单信息,对老谷所有的机动车运行在事实上有支配管理的地位,且从机动车运营中获得利益。网约车平台的性质视同承运人,故对于超出交强险限额的赔偿金额,应由网约车平台承担赔偿责任。
最终,法院作出判决:网约车平台赔偿原告老王各项损失共计52万余元;保险公司赔偿原告老王各项损失共计18万余元;驳回老王的其他诉讼请求。宣判后,双方均未提出上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法官答疑
为什么老谷投保的商业三者险没有赔偿?
老谷通过网约车平台接下网约车订单、收取费用符合营运特征,这种行为使被保险车辆的危险程度增加,且导致了此次事故的发生。其间,老谷并未告知保险公司自己的车辆性质发生改变,不符合赔付标准。因此,保险公司在商业三者险限额范围内不应承担赔偿责任。
网约车平台该不该赔?
网约车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运作模式,司机在平台上自由注册,直接与平台公司之间建立联系,经平台审核后成为平台注册司机,网约车运营获利,平台从中收取一定费用。现有规定对平台公司的地位界定是等同于传统的出租车公司的。平台不仅是代驾、网约车等业务的平台构建者,同时是相关业务的经营主体,即平台既是风险开启者,又是运营利益享有者。因此,在网约车致第三人损害的情形下,平台公司应承担的是承运人责任。
重要提醒
私家车作网约车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办理网约车相关证件,向车管部门变更车辆使用性质;私家车作网约车时,应及时告知保险公司车辆性质变更,如未告知,营运中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只在交强险范围内赔偿,在商业险范围内不赔偿。
私家车作网约车建议购买的保险有:交强险,我国法律规定强制投保的险种;其他适合网约车购买的险种,如第三者责任险、车损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等。
(2024年9月6日《河北法治报》聂晶)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