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离婚时一方无房可住,应当给予相应帮助

2024-09-06 16:42:11 来源:《江苏法治报》 -标准+

小明与小丽于2005年登记结婚,婚后共同育有三名子女。2013年,双方感情破裂遂协议离婚,离婚协议约定现居住房屋归小明所有,并过户到小明名下。

离婚后小明与小丽仍然共同生活。2020年,法院就双方同居关系、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纠纷作出生效判决,三名子女均随小丽共同生活,小明需支付子女抚养费以及财产分割款、经营性收入等款项。判决生效后,小丽与孩子继续居住在房屋中。小明要求小丽搬离房屋未果后诉至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法院,要求判令小丽支付房屋占有使用费。

法院认为,小丽作为子女的法定监护人,没有其他房屋居住,基于保持子女生长环境的稳定性,与子女继续共同居住在该房屋内并无明显不妥。小明与小丽虽离婚,但小明对双方共同的女儿仍有法定抚养义务,应为照顾子女提供必要的便利。由于小明未履行支付财产分割款等款项义务,导致小丽在结束与小明的婚姻关系时,生活十分困难,因此小明有责任对小丽进行适当帮助,以保障生活困难一方的基本生存利益。法院遂驳回小明要求小丽支付房屋占有使用费的诉讼请求。(文中当事人系化名)

法官说法

“情已逝,义仍存。”夫妻离婚时,给予生活困难方一定的经济帮助,使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是延续往日夫妻情谊的道德之举。夫妻离婚时,一方个人财产和可分得财产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水平或离婚后无住处,另一方如有能力,应给予帮助。帮助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帮助的形式可以是给予补助金,也可以是房屋的居住权或所有权等。帮助的内容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由人民法院判决。这一制度被称为离婚经济帮助制度,是离婚的救济措施之一,它体现了对特殊困难群体权益的保护。

本案中妻子无固定收入来源,离婚时未分得房产,而丈夫另有其他房产,且未履行离婚协议中约定的金钱给付义务,加剧了妻子生活困难。离婚后妻子出于照顾子女需要,继续居住在前夫房产中并未触犯法律底线,也非世俗道德所不容,故无须支付房屋占有使用费。本案判决有力维护了困难一方的离婚自由和合法权益,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2024年9月6日《江苏法治报》张雪怡 张家宁)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