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龙某在禁猎区、禁猎期非法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被邯郸市峰峰矿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今年3月的一天傍晚,被告人龙某携带事先购买的蓄电池电瓶、绝缘线桩、铁丝等物品,到峰峰矿区某处山上电野兔。龙某到达山上后,将携带的蓄电池电瓶、铁丝等工具固定在地上形成电网,铁丝向南延伸到松树林内约100米。布置好电网后,龙某将电网通电,在旁边看守,至次日早上6时许,共电死4只野兔。
后经峰峰矿区林业发展中心认定,龙某狩猎的野兔为草兔,属受国家保护的“三有动物”。同时,根据《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划定陆生野生动物禁猎区和规定禁猎期的通知》的规定,邯郸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均为禁猎区,每年3月1日至11月30日为禁猎期,全年禁止使用电击等工具进行猎捕。
峰峰矿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龙某在禁猎区、禁猎期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狩猎罪。被告人龙某经传唤后到案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系自首,依法可从轻处罚;自愿认罪认罚,依法可从宽处理;具有前科,可酌情从重处罚。根据被告人龙某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该院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法官提醒
“三有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包括麻雀、青蛙、壁虎、蟾蜍、野鸡、野兔和各种蛇类等共计1700多种。非法猎捕野生动物不仅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还会对自然生态链和生态平衡造成不可逆转的侵害。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狩猎或者破坏。在此提醒广大群众,要牢牢树立生态底线意识和法律红线意识,切勿因兴趣、喜爱等原因实施非法猎捕、买卖和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否则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2024年8月28日《河北法治报》崔潇)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