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永仁县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一起长达20年的林地纠纷。
原告李甲与被告李乙系亲属,李甲、李乙2人的父亲本是亲兄弟,现李乙父亲去世。1994年,李乙父亲与李甲父亲协商后在李甲家一林地内开挖种植板栗树。
2007年12月,李甲取得含李乙开挖种植板栗树的林权证。取得林权证后,李甲于2016年向李乙明确提出,要求李乙停止开发、恢复原状,但李乙认为颁证错误,继续进行补种、换种板栗树。
李甲多次阻拦,双方一直为此事不断发生冲突,经乡政府、村委会多次组织调解,一直未达成协议。2024年,李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李乙停止侵权,返还开挖的土地。
经承办法官与当事人沟通,案件争议焦点浮出水面,对于当初种植板栗树地块,双方陈述各执一词,李乙认为林权证颁证给李甲错误,板栗树地块应属自家林地,并要提起行政诉讼,而李甲则坚持要求将板栗树地块收回。
承办法官邀请乡林业站、村委会、小组工作人员到实地踏勘,经林业站工作人员确定,李乙在李甲林地内开发种植的面积为7.4亩,种植板栗树合计258棵。
办案法官结合该地当前光伏征收补偿标准,根据案情,从原、被告老一辈之间亲情讲到这20年的纠纷让小一辈已成陌路,调解能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也能化解双方积怨,从方方面面做双方思想工作,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被告李乙于当季板栗采收后,返还原告李甲林地,由原告李甲补偿被告李乙1.5万元。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物权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
民法典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认权利。
民法典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民法典第三百三十一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法对其承包经营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有权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
民法典第三百三十三条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登记机构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2024年8月28日《云南法制报》记者 闵以荣 通讯员 倪芳燕)
编辑:吴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