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村警+N”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还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8月19日,“平安建设看青海”玉树行采访组一行深入称多县公安局,实地探访“村警+N”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实施情况。
因地制宜 探索治理新模式
2022年,玉树州公安局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称多县尕朵乡科玛村为试点,以村警为主要力量、州公安局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为辅助力量,探索创新“村警+N”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构筑平安乡村建设“四道防线”,构建党支部领导、村警组织、群防群治以及全民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称多县公安局尕朵派出所民警李洪维介绍,“村警+N”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即以村警为主要力量,结合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村党支部、村规民约、治安联防队、矛盾调解室等多种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治理。其中,“N”代表多种元素,如党建引领、村民自治、法治宣传、矛盾调解等,这些元素与村警紧密结合,共同构筑起乡村治理的坚固防线。
四道防线 构建治理新格局
“村警+村党支部”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第一道防线。在科玛村,村党支部在村警的协助下,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组织村民参与治安巡逻、矛盾调解等工作。通过党建引领,实现了村警与村党支部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村警+村规民约”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第二道防线。为充分发挥村民的自治作用,科玛村在村警的推动下,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将其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重要依据。村警联合村党支部,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监督等方式,确保村规民约得到有效执行。同时,积极推行村规民约合法审查以及监督问效等工作理念,让“软”规定变成“硬”约束,有效降低了执行难度,减轻了防控压力。
“村警+治安联防队”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第三道防线。为增强乡村治安防范和管理能力,科玛村在村警的指导下,成立了村级治安联防队。治安联防队由村干部和治安积极分子组成,队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副队长由村警担任。治安联防队的主要工作是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防范违法犯罪、及时发现上报矛盾纠纷隐患等,有效发挥群防群治力量作用。特别是在虫草采挖期等重要时间节点,治安联防队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村里的安全。
“村警+矛盾调解室”筑牢基层社会治理第四道防线。针对科玛村矛盾纠纷类型多样、情况复杂的实际,玉树州公安局指导建立了高效便民的哈达矛盾纠纷调解室。哈达矛盾纠纷调解室以“警民联调”机制为基础,将村警纳入调解员队伍,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快速调解和有效化解。同时,哈达矛盾纠纷调解室依托公安、司法优势资源向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咨询服务,既提升了村民的法治意识,又有效避免了矛盾纠纷的升级。
在“村警+N”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推动下,科玛村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去年8月,村里一名76岁的老奶奶虽有两个儿子却无人赡养的案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村警索昂仁青了解情况后,联合村党支部书记一同前往老奶奶的两个儿子家中进行调解。他们以“孝老爱亲”为出发点,从道德和法律角度摆事实、讲道理,最终两个儿子认识到了各自的错误,承担起了赡养老人的义务。
“村警+N”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科玛村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今后,玉树州公安局将继续深化“村警+N”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机制,努力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2024年8月28日《青海法治报》记者 殷荣成)
编辑:吴攀